大道日□散,立名求其真。
伤哉秦士贱,素衣蒙垢尘。
理色一以辱,奔骛徒云云。
飞蛾赴华烛,蹈死诚所欣。
宁知七尺躯,育鞠来苦辛。
胡为憖置之,乃曰荣吾亲。
南陔序诗雅,色义敦先民。
岂必饭脱粟,不齐八物珍。
吾钦太原杰,志决无逡巡。
悬车十馀载,甘与樵叟邻。
既躬板舆御,亦馔清江鳞。
譬彼云中翮,皎皎仪秋旻。
安能学鹙翼,低头饮洿津。
巃嵷钟山色,植此凌霜筠。
黄尘纵眯目,亦辨玉与珉。
丈人且安坐,钓濑终蒲轮。
【注释】
- 大道:指治国之道。日□:指太阳,这里比喻贤明的君主。2. 立名:树立名声。求其真:追求真实。3. 伤哉:感叹词,表示遗憾或悲伤。4. 素衣:白衣。指士人。5. 理色:指道德和容貌。一以辱:一并蒙受屈辱。6. 奔骛:追逐。7. 飞蛾:蛾蛾扑火而亡,喻义士为国牺牲自己。8. 蹈死诚所欣:蹈死也甘心,这是他们的至诚。9. 七尺躯:指自己的身体,七尺长的身躯。10. 育鞠:养育,抚养。苦辛:辛苦。11. 胡为:为什么。12. 憖置之:轻视。13. 七尺躯:指自己的身体。14. 胡为:为什么。15. 荣吾亲:荣耀自己的亲人。16. 南陔:指《诗经》中的《南陔》。序诗雅:《诗经》的《南陔》诗序是高雅的,这里说《南陔》是典雅的。17. 先民:《诗经》中的《大雅》、《颂》等篇,都是古代的先民之作。18. 八物:八种物品,指饮食之类。19. 我钦:我钦佩,敬仰。20. 太原杰:指太原的杰出人物。21. 志决无逡巡:意志坚决,没有退缩不前。22. 悬车:把官位让给别人,自己辞官归田,这里用“悬车”代指辞官。23. 躬板舆御:亲自驾着小车出行。24. 清江鳞:清江上的美味佳肴,鳞指鱼翅、鲍鱼之类的海味。25. 譬彼云中翮:比那高飞的大雁。26. 皎皎:洁白的样子。仪秋旻:在秋天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美丽。27. 安能学鹙翼:怎么能像鸱(jiī)枭(xiāo)那样低头喝污水呢?28. 巃嵷:高大峻峭的样子,这里借指钟山。29. 植此凌霜筠:在这里长出凌霜的竹子。30. 黄尘:这里指灰尘。31. 辨玉与珉:分辨美玉和普通石头。32. 丈人且安坐:老人家请安心坐着。33. 钓濑终蒲轮:终年在河边垂钓,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颂有才德的人不慕荣利,甘于淡泊,不求名利,只愿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这种品德高尚的士人的崇敬之情。
全诗共五段,第一段从赞美王元倬的人品写起,第二段描写他的为人处世,第三段赞扬他淡泊名利,第四段表达对他生活态度的赞赏,第五段总结全文主题。
开头三句:“大道日□散,立名求其真。”指出了王元倬的人生态度——崇尚大道、淡泊名利,并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
接着四句:“伤哉秦士贱,素衣蒙垢尘。”作者痛惜那些卑贱的秦地士人,他们穿着素净的衣服却蒙受世俗的污浊尘埃。这两句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讽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士人命运的同情。
接下来的六句:“理色一以辱,奔骛徒云云。飞蛾赴华烛,蹈死诚所欣。宁知七尺躯,养鞠来苦辛。胡为憖置之,乃曰荣吾亲。”描述了士人因追逐名利而导致道德沦丧,如同飞蛾扑向华烛一般盲目。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认为死后能够荣耀家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作者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多么愚昧,甚至认为这些人不懂得珍惜生命,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接下来十二句:“南陔序诗雅,色义敦先民。岂必饭脱粟,不齐八物珍。吾钦太原杰,志决无逡巡。悬车十馀载,甘与樵叟邻。既躬板舆御,亦馔清江鳞。譬彼云中翮,皎皎仪秋旻。安能学鹙翼,低头饮洿津。”继续赞颂王元倬的为人处世,他认为王元倬是高雅的诗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他还欣赏王元倬淡泊名利、不贪恋财富的态度。此外,还称赞他勇于担当、不畏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最后,通过比喻的方式赞美他如高飞的大雁,在秋日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美丽;他像一棵在风中傲然挺立的竹子,即使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白和尊严。
结尾四句:“巃嵷钟山色,植此凌霜筠。黄尘纵眯目,亦辨玉与珉。”总结了王元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赞美王元倬的人格和精神世界,表达了对这种品格高尚的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不被世俗所迷惑和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