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山儿,儿生不识乱与离。
父言急去牵儿衣,母言乞火为儿炊。
作糜父母忽不见,但见长风白浪高崔嵬。
将军下一令,军中那得闻儿啼。
楼船何高高,沙岸多崩摧。
榜人不能移,举手推堕之。
上有蒲与雈,下有泞与泥,十步九倒迷东西。
身无裤襦,足穿蒺藜,叩头指口惟言饥。
将船送儿去,问以乡里记忆还依稀。
父兮母兮哭相认,声音虽是形骸非。
傍有一老翁,羡儿独来归。
不知我儿何处喂游鱼,或经略卖遭鞭笞。
垂头涕下何累累。
吾欲竟此曲,此曲哀且悲。
茫茫海内风尘飞,一身不自保,生儿欲何为。
君不见堇山儿。

诗句原文与译文:

诗的原文

堇山儿,儿生不识乱与离。父言急去牵儿衣,母言乞火为儿炊作糜。作糜父母忽不见,但见长风白浪高崔嵬。将军下一令,军中那得闻儿啼。楼船何高高,沙岸多崩摧。榜人不能移,举手推堕之。上有蒲与雈,下有泞与泥,十步九倒迷东西。身无裤襦,足穿蒺藜,叩头指口惟言饥。将船送儿去,问以乡里记忆还依稀。父兮母兮哭相认,声音虽是形骸非。傍有一老翁,羡儿独来归。不知我儿何处喂游鱼,或经略卖遭鞭笞。垂头涕下何累累。吾欲竟此曲,此曲哀且悲。茫茫海内风尘飞,一身不自保,生儿欲何为。君不见堇山儿。

翻译

  1. 堇山儿:孩子的名字。
  2. 儿生不识乱与离:孩子从未经历过战乱和离别的痛苦。
  3. 父言急去牵儿衣:父亲急切地拉着孩子的手说:“快离开这里!”
  4. 母言乞火为儿炊作糜:母亲则祈求用火做饭给孩子吃,表示对孩子的爱。
  5. 作糜父母忽不见:当全家准备做饭时,父母突然消失。
  6. 长风白浪高崔嵬:海面上风平浪静,但父母已经不见了。
  7. 将军下一令:一个将军发出了命令,但军队中听不到任何关于孩子的消息。
  8. 楼船何高高:楼船上的船只非常高大,但无人能听到孩子们的声音。
  9. 沙岸多崩摧:岸边的沙子因大风被吹走了。
  10. 榜人不能移:试图移动的人也无法把船移开。
  11. 上有蒲与雈:上面覆盖着蒲草和芦苇。
  12. 下有泞与泥:下面则是泥泞不堪。
  13. 十步九倒迷东西:孩子在行走时经常跌倒,无法辨认方向。
  14. 身无裤襦: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没有裤子和上衣。
  15. 足穿蒺藜:脚上穿着带刺的草鞋。
  16. 叩头指口惟言饥:孩子只能通过摇头和指着嘴来表达他的饥饿感。
  17. 将船送儿去:父亲决定亲自送孩子去找他的母亲。
  18. 问以乡里记忆还依稀:询问孩子对家乡的记忆,希望能有所了解。
  19. 父兮母兮哭相认:父亲和母亲悲痛地哭泣,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20. 声音虽是形骸非:尽管身体受到伤害,他们的声音仍然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21. 傍有一老翁:旁边有一个老人,可能是之前帮助过他们的老人。
  22. 羡儿独来归:那个老人羡慕孩子能够独自回到这个地方。
  23. 不知我儿何处喂游鱼:不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甚至可能被当作食物喂食其他动物。
  24. 或经略卖遭鞭笞:或者已经被人贩子贩卖,遭受了打骂和虐待。
  25. 垂头涕下何累累:孩子低着头,流下了眼泪,泪水不断滑落。
  26. 吾欲竟此曲:我想结束这首曲子,表达出深深的哀痛和悲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孩子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场景,表达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对孩子的描述,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背景与作者介绍

《堇山儿》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诗。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堇山儿》作为其作品之一,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