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春江望眼空,杜鹃声切画帘通。
亲朋形影灯前月,家国音书笛里风。
百口悔教从鸟道,一官催去堕蚕丛。
雪山盗贼今何处,肠断箜篌曲未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花发春江望眼空,杜鹃声切画帘通。” 首联写诗人站在窗前,望着春江上盛开的鲜花,听着那一声声杜鹃啼鸣,不禁想起家乡来,于是便写了这两句诗。“望眼空”的意思是看着窗外的花,心中想着家乡的人,所以觉得眼睛都空了。“画帘”,指窗帘。“切”,形容杜鹃啼叫的声音。

“亲朋形影灯前月,家国音书笛里风。”颔联是说,虽然我与亲朋好友在灯前相聚,却无法见到他们的身影;虽然我听到家乡的消息、家国的音信,但它们都在风中传扬开来,没有一点真实的意思。这里既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也抒发了对家乡国事的忧虑。“亲朋形影”,指自己身在异乡,而亲友远在故乡,虽近在咫尺,却如影随形一般难以相见。“灯前月”,指诗人身处异域他乡,不能回家团聚,只能以月光为伴。“家国音书”句意为:听到家乡的消息,想到国事的艰难,但都只是虚情假意。

“百口悔教从鸟道,一官催去堕蚕丛。”颈联写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到蜀地,心情十分抑郁。“百口”指自己的全家人,这里用反问句表达出后悔之意。“百口悔教从鸟道”,意思是:如果当时不听从皇帝的命令,就不会有现在的下场;如果当初听从皇帝的命令,就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句是诗人自悔之语。“一官催去堕蚕丛”,意思是:一个官职就把人推下深渊,真是可悲。诗人自叹命运多舛,仕途失意,沉沦于巴山蜀水之间,发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雪山盗贼今何处,肠断箜篌曲未终。”尾联点明题旨,写出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雪山”、“盗贼”,代指吐蕃入侵。诗人感叹吐蕃入侵之后,不知现在何处,而自己只能以弹琴自娱,忧思难解。“箜篌曲”,一种弦乐,这里借指悲凉哀怨的乐曲。诗人用“箜篌曲未终”来形容心中的忧愁还未得到解脱。

【答案】

花发春江望眼空,杜鹃声切画帘通。

亲朋形影灯前月,家国音书笛里风。

百口悔教从鸟道,一官催去堕蚕丛。

雪山盗贼今何处,肠断箜篌曲未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