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卿,原名董士锡,清代诗人
清江苏武进人,字晋卿,一字损甫。
嘉庆副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
受其舅张惠言指授,工古文诗赋,尤精《虞氏易》。
历主通州、扬州、泰州书院讲席。
曾受河督黎世序聘修《续行水金鉴》。
有《齐物论斋集》、《遁甲变通录》等。
生卒年:?-?
晋卿,原名董士锡,清代诗人
清江苏武进人,字晋卿,一字损甫。
嘉庆副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
受其舅张惠言指授,工古文诗赋,尤精《虞氏易》。
历主通州、扬州、泰州书院讲席。
曾受河督黎世序聘修《续行水金鉴》。
有《齐物论斋集》、《遁甲变通录》等。
生卒年:?-?
【诗句】 碧林风树夜争鸣,离绪最先惊。分明付与人肠断,为秋声、怕听春声。却是清商送我,谁人解道愁生? 莫须收汝泪纵横,馀恨更难平。断魂化作蛛丝去,向檐前、黏住红英。怎祝东风一夜,和他尘梦吹醒? 【译文】 在碧绿的树林中,风和树木在夜晚争相发出声音,最让人心碎的是离别的思念。明明已经把这种情感交给了我的心,却还是害怕听到春天的声音。然而,那些悲伤的人会理解我的忧愁吗?不要让我流下眼泪纵横交错
诗句释义与译文: 西风日日吹空树,一林霜叶浑无主。山色接湖光,离情自此长。 - 注释:“西风”是指秋天的寒风,“日日”表示每天,“吹空树”意味着秋风不停吹动着空旷的树木,给人一种萧条之感。“一林霜叶”指的是树林中满是被秋风吹落的白色枫叶或梧桐叶。“浑”是全部、全都的意思。“无主”意味着这些叶子在风中飘荡,没有归属。“山色”和“湖光”分别形容远处山林的颜色以及湖面上的光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来判断诗歌的情感。同时,要分析所用的表现手法,根据表达效果来理解诗歌内容。“寒风相送出层城”是说送别之人被寒风催逼着离开;“画轮轻”形容车马行得轻盈,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墙内乌啼”写城内有乌鸦悲啼,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气氛;“少人行”则进一步烘托了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
【译文】 看那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河岸环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注释】 木兰花慢:词牌名 武林:指杭州西湖一带。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赏析: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董士锡所作,其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国事人生的思考。词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时光以生命和意识,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沧桑相映成趣,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 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 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 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著有《治家格言》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 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 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 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