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赏析: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董士锡所作,其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国事人生的思考。词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时光以生命和意识,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沧桑相映成趣,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这句词描绘了时光无情,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的景象。其中,“韶华”即指青春、美好时光,而“争相”则表现出人们对时光的珍视和留恋。然而,“已是滔滔去”一句,却透露出时光无法停留的悲哀和无奈。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个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这是对季节变换的另一种描述。西风无情地越过长江,穿越重重山峦和河流,不知何时才能停歇。这句词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变迁的无奈和无力感。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景象,落叶随风飘落,发出萧萧的声音。然而,这声音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时,“莫响城头角”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对未来的恐惧。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这是全词的高潮部分。浮云遮挡了月光,使其显得模糊不清,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不可知和不确定。然而,词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而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与期盼,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