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仲,原名林枝桥,明代诗人
林枝桥,字阳仲。
新会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
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生卒年:?-?
阳仲,原名林枝桥,明代诗人
林枝桥,字阳仲。
新会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
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生卒年:?-?
这首诗是作者在访问黄君常后,在清浪园的墙壁上作的诗。下面是每句的翻译和赏析: 韵人风味貌于园,金谷兰亭空复传。 译文:园中的韵味如同诗人的气质,金谷兰亭的美丽只是被后人再次传颂。 注释:韵人,有韵味的人,指作者自己;金谷兰亭,古代著名的园林,位于洛阳城西,因王羲之曾在其中赏兰而知名。 赏析:首联描绘了园中景色与诗人气质的相似性,强调了自然之美与文人气质的相通。 正好楼台临睥睨,依然淳朴一山川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流霞岛 - 关键词:流、霞、岛屿 - 注释:描绘了一片流动的晚霞映照下的岛屿景象。 - 赏析:开篇即用“流霞”点题,营造出一种动态美,让人仿佛看到夕阳下天空中绚烂的流霞映照在海面上,形成了美丽的海岛景观。 2. 霞片铄金红,坚顽不可扣。 - 关键词:霞片、铄、金红 - 注释:描述霞光如金属般的光泽,难以被触碰。 - 赏析:通过色彩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三元阁眺湖荡》。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联: 茫茫浑显气,天地通水府。 - 注释:浩瀚无垠,仿佛整个宇宙都显露出一种气息,天地之间似乎连通着水府。 - 赏析:开篇即用宏大的意象描绘了湖荡的浩渺与神秘,给人一种无边无际、天地相连的感觉。 第二联:融结判三元,鸿蒙开万古。 - 注释:天地万物在此处融合在一起,仿佛划分了天、地、人三个境界
【注释】兹:这。胡:同“何”。 (二首) 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yì )。 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 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 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tuò)。 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 不是孟参军,谁能不失色。 [赏析] 《登白纻山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春天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市)白纻山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
三仙洞 译文陡峭的山路上,我独自漫步, 空旷的洞穴里,一片萧瑟凄凉。 上面有一位仙人,悠闲自在、容颜古拙, 中间的仙人,肚子饱满,衣带松垮而不打结。 有的仙人在峭壁间行走,步履蹒跚, 有的则佩带着古代青色的佩剑,脚穿草鞋。 他们的表情各不相同,都与尘世隔绝。 道士不打扫,乱石堆砌成墙。 巧梁上老鼠出没,破帷上可能有虱子爬行。 山洞中香烟缭绕,金光闪闪如同金箔。 只有那古老的仙人
自姑苏取道吴兴将抵桐汭沿江舟中览眺谩作 亭午发胥门,暮泊宝带桥。 回首望荒台,风雨何萧萧。 忽见吴江塔,尖峭入云霄。 江神鼓浪迅,伏怪谢阴骄。 村火倏隐见,橹音乍忽超。 推篷一盱衡,烟光澹晚潮。 注释: 姑苏:指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 胥门:即阊门,是苏州古城的西门。 亭午:中午时分,亭午是指正午时。 荒台:荒芜的古台,这里指的是姑苏台。 萧萧:风声或雨声。 忽见:突然看到。 吴江塔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北海风景的诗。诗人以北海为背景,通过对北海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看北海碑:首先看到的是北海的碑文。 掌故半信疑,图经杳难按:关于北海的掌故,人们大多持怀疑态度,而图经中的内容也显得模糊不清。 龙门积石间,疏凿有崖畔:在龙门山的脚下,有一片岩石被人工疏凿,形成了悬崖的边缘。 显兹七曜古,谁为斩荒蔓:这里指的是北海的景色非常古老,是谁能够铲除这片荒地的呢? 昔在五代初
《与李羽甫索秋海棠漫成二绝》是明代诗人林枝桥的作品,此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一幅秋海棠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疑紫疑红裛露开,胭脂凌乱著瑶台”描绘了秋海棠在露水中摇曳生姿的情景。这里的“疑紫疑红”形容秋海棠的颜色鲜艳,仿佛是紫色和红色的混合;“裛露开”则描绘了秋海棠在露水中轻轻展开的样子,如同羞涩的女子在轻启红唇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表现手法(对比、渲染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到诗歌进行整体理解。此题中,“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一句中的“桓公”指晋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将,也是一位权臣;“罗绮"意为丝织品,此处指华丽的衣饰;“春丛”指春天的花丛。“桓公酣宴地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黑云一缕起潮门,散作淫霖日夜昏。 - 解释: 描述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从某个地方(潮门)升起,形成了乌云。这些乌云散布开来,造成了连绵不断的雨(淫霖),使得天空昏暗。 - 关键词: “黑云”、“潮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自然特征)、“淫霖”。 - 赏析: 这句诗通过视觉描绘展示了一场暴雨的来临,乌云滚滚、雨势连绵,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 2. 雨掣风掀犹未息
明代诗人林煦,是一位以创作诗歌著称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深入理解。以下是关于林煦的具体介绍: 1. 生平与时代背景 - 籍贯和生平: 林煦,字景文,潮阳人。他是在明景泰至成化年间活跃的文学家。 - 文化贡献: 作为明代的文学家,林煦的诗作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佛教文化的体现方面。 2. 代表作品 - 《灵山寺》:
林大同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林大同(1334—1410),字逢吉,号范轩,是明朝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展现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深刻思考。 林大同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成功到官职变动再到罢官的过程。他在明朝洪武年间被任命为开封训导,后因故被罢免官职。尽管他的生活经历了起伏,但林大同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幼年时便失去了双亲,但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抄读了包括《易原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