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澜,原名陈浩,清代诗人
清顺天昌平人,字紫澜。
雍正二年进士。
授编修,官至少詹事。
书法东坡,上参魏晋诸家。
诗品在白香山、刘禹锡之间。
晚主讲开封宛南书院。
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十“万寿”时,命入九老,赐游香山,时年逾八十。
有《生香书屋集》。
生卒年:?-?
紫澜,原名陈浩,清代诗人
清顺天昌平人,字紫澜。
雍正二年进士。
授编修,官至少詹事。
书法东坡,上参魏晋诸家。
诗品在白香山、刘禹锡之间。
晚主讲开封宛南书院。
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十“万寿”时,命入九老,赐游香山,时年逾八十。
有《生香书屋集》。
生卒年:?-?
【注释】 1.挽联:一种哀悼死者的对联。 2.使节:指出使外国的人。 3.转闽疆:在福建一带。 4.旧雨:故人,老朋友。 5.鄂渚:湖北的江心洲,即武昌。 6.追思:思念、想念。 7.洛社:洛邑,洛阳。 8.生刍:活羊,古代祭祀用的牲口。 9.谢庭:谢灵运的别墅庭园,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10.玉树:美男子。 11.层霄:高空、云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吴士功的挽联
楚江烟水阔,暮色横西林。 译文:楚江两岸的景色多么开阔,夕阳西沉时笼罩在树林上。 注释:楚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流,因屈原曾在楚地为官而被后人称之“楚江”。阔:广阔、辽阔。西林:指夕阳西下照在树林里的景象。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秋夜舟行中的所见所感为题材,抒写了自己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及对知音的深深思念之情。 凉飙涣微波,泠然清我心。 何人隔秋浦,月下弹鸣琴。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杨循吉的作品《书黄庭内景经卷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 墨花四照:比喻书法中的墨色如花般绽放,四射光芒照耀墙壁。 - 玉版笺:指用玉石制成的纸张,质地细腻洁白,如同冰雪一般透明。 - 一粒丹砂九转成:比喻书法中墨色的深浅变化,如同一颗丹砂经过九次炼制而成。 - 抽毫直接神仙迹
我们将诗句进行拆解并分析: 1. 江郎三片石 - “江郎”指的是江郎山,“三片石”则是指江郎山的三座奇石。 2. 伟哉造物真好奇 - “伟哉”表示赞美,“造物”指自然或天地,“真好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3. 雕镌万象成险巇 - “雕镌”即雕刻,“万象”指世间万物,“险巇”意为危险或复杂。这里描述了江郎山上的石头被雕刻成各种形态,形成了险峻的景观。 4. 我欲问山灵,立此将何为
【诗句释义】 维扬马君志向高,遥指扶风旧乡土。耸身欲上太华峰,十丈花前筑书圃。 金精生水出玉泉,香穿九地达九天。天鸡一鸣海波涌,初日正照花光鲜。 仙人倚杖顾之笑,君家去此四百年,此来倘欲寻真源。 傥然即之杳然去,惟见风叶翻田田。君才今世岂易有,初授一官怜白首。 九州星野划雍豫,百里关河接襟肘。侧身西望青芙蓉,略如鱼戏莲叶东。 为君把酒话往事,春风送别毋匆匆。城南杜,赵郡苏,一贤两地称名殊。
【注释】: 1. 寒蝉:秋夜的蝉。咽露:即“咽露”,形容蝉声凄厉。 2. 络纬(luò wěi):昆虫,又名纺织娘,常在夜间鸣叫。 3. 江芦:江边的芦苇。瑟瑟(sè):形容风声或草木发出的声音。远吠:远处狗叫声。 4. 砧杵(zhēn chǔ):古代妇女捶打衣服用的小石臼和木棒,用来捣练。家家捣练声:每户人家都在忙着搓洗衣服。 5. 碧山:青色的山。如梦:像梦境一样。横千里:延伸至千里之外。
秋夜舟中对月书怀 明月照江水,秋色何婵娟。 我来天一涯,再见清光圆。 畅以尘外迹,缅彼区中缘。 美人隔幽期,芳荪共谁搴。 中夜不能寐,徙倚凉风前。 译文: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江面上,秋色的美景多么迷人。我从远方来到这片天地,再次欣赏那圆满的月光。我畅快地抛开了世俗的羁绊,怀念那些美好的缘分。美人相隔遥远的时光,只有这芬芳的香草陪伴着我。深夜不能入睡,只能徘徊在凉风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松月传心小照和对雨成十四韵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对禅宗的热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上人间天师,翻经了三藏。(“上人间”是指佛祖在人间的化身,“翻经了三藏”是指诵读佛教经典)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参真实义”是指深入理解佛教教义,“一洗庸愚障”是指消除人的无知和迷信)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桐城方先生”是作者的朋友,“素不妄”是指他不虚假,诚实可信)
《晓起其二》是明代诗人陈邦彦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菱歌断续唱新晴:描述清晨时分,江面上响起断断续续的菱歌,伴随着新晴天的宁静。 2. 江草青青江水平:江边的草地呈现出青翠的颜色,江水与水平面相映成趣。 3. 桃叶低迷烟外渡:远处朦胧的烟雾中,可以看到桃花叶在渡口处摇曳。 4. 杨枝婉转曲中情:杨柳枝条轻轻摇曳,似乎在低语着曲折的情感。 5. 红衣媚客汀花丽:红色的衣裙下
寄李玉洲同年 一首遥寄深情之作,陈浩笔下流光溢彩 1. 第一句 - “一盏遥飞驾谪仙” - 描述诗人与李玉洲相隔遥远,但心意相投如谪仙人一般 2. 第二句 - “赐环兼许住林泉” - 表达诗人被朝廷所赐环章,希望在自然中居住的愿望 3. 第三句 - “梧冈凤老仍巢阁” - 描绘凤凰依旧栖息梧桐山头,岁月虽长而志节不变 4. 第四句 - “笠泽花深好放船” - 赞美笠泽之畔花海深处
晋阳李锴,字铁君,号眉山,又号豸青山人,晚号焦明子、后髯生,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杰出诗人。他的生活和创作时期是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生平介绍: - 李锴,出生于1686年,卒于1746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的动荡与变革。作为汉军正黄旗人,他的家族背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 李锴年轻时曾通过科举考试入仕
清江苏武进人,字景炎,一字似撰。 乾隆三十三年副贡。 由州判累官邠州知州,历署兴安、凤翔、榆林知府。 与洪亮吉、孙星衍等人同治汉学,尤深于声音训诂之学。 尝校刊《淮南子》、《一切经音义》。 诗文谨于法度。 有《宝绘堂集》等。 生卒年
清直隶天津人,原名长懋,字枚宗。 道光十一年举人。 咸丰间选开原训导,在任二十六年,以病归。 工诗,与任丘边浴礼、宝坻高继珩称畿南三才子。 精小学,有《正字原》、《说雅》,又有《古本周易集注》、《唐宋阳秋》、《历代宰相录》、《疑年录小传》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