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之,原名董敬舆,清代诗人
“董敬舆”是清代的诗人,字临之,闽县人。
董敬舆的诗作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通过他的诗,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诗人的风采,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临之,原名董敬舆,清代诗人
“董敬舆”是清代的诗人,字临之,闽县人。
董敬舆的诗作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通过他的诗,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诗人的风采,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注释】 1. 北人不识江与湖:北方人不知道长江和湖泊。 2. 潴水为潭便称海:把积水当作湖泊,就称为大海。 3. 金源十刹迹成尘:金朝的寺庙遗迹已成尘埃。 4. 指点烟萝果安在:指点着那些被烟雾笼罩的树木,它们在哪里? 5. 空余高柳绕坡陀:只剩下高高的柳树环绕着山坡。 6. 屋宇之外皆澄波:屋子之外的水面都是清澈的。 7. 恍到江南水云壑:恍惚间仿佛到了江南的水云深处。 8. 花时微病游人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描述了他在采石矶游览时的情景和感慨。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峭壁陡立洪涛风,孤影倒入鼋鼍宫。建业千峰似奔马,磅礴至此形将穷。 2. 蛾眉博望渺天际,大江东去青蒙蒙。我来吊古意怆恻,所惜不见大峨仙子锦衣玉带乘云鬉。 3. 骑鲸仙去倏千载,空馀酒楼巀嶪撑苍穹。宋虞雍公亦健者,书生唾手成大功。 4. 想其视师出仓卒,已有成竹藏胸中。或言破贼出天幸,此辈安足知英雄。
【注释】: 重至关中:指诗人再次回到关中。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陵墓累累:指关中的古迹很多。累累,多而密的样子。 古道旁:指通往关中的古代道路旁。 碑焚野火埋秦畤:指在秦始皇的陵墓上焚烧了碑文。野火,指火灾。畤(zhì),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东。 瓦出春耕识萯阳:指从瓦片下发现了春耕的痕迹。萯阳,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这里用“萯阳”代指农田。 旱苦叶雕黄阁树:指因天旱,树叶被烧焦
【注释】1. 陈伯潜太史:明末著名学者、文学家陈子龙的曾祖父。喜晤:高兴相见。2. 宝竹坡学士:指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字竹坡。3. 深丛蹲孤罴(bì):形容郑板桥为人深沉,有威仪。4. 冷面寒于铁:形容郑板桥刚正不阿的性格。5. 百寮仰丰采:众官臣敬仰他的风采。6. 重臣亦心折:权贵大臣也佩服他。7. 谏牍(dú)心写藏:指为郑板桥写的谏书。8. 钦公有施设:对郑板桥有恩惠。9. 延陵吾故人
译文:在采石江上乘舟游览,我边走笔边写诗寄给刘绍庭孝廉,写好后密封好,留待东归时交给东归的鸿雁。 注释:哦:吟咏,即作诗;缄题:密封题词。 赏析:这是一首以游踪为题材的七绝。作者自注云:“因之哦诗寄刘子”,说明这首诗是即景成篇,一气呵成的。“采石舟中”一句,点明地点,写出了游踪的起点和途径;“走笔”表明作者心情舒畅,行文迅速,不拘形迹;“因之哦诗寄刘子”,说明这首诗是在游踪途中写成的
霜威扑面欲生棱,枯坐篷窗唤不应。 注释:霜气袭来,冷得让人脸颊都感觉要起棱了,枯坐在那里对着窗外呼唤却没人应声。 笑指彩云辞白帝,贪看红树下黄陵。 注释:忍不住笑着指着天空中飘动的彩云向它告别,贪心地想要看到红色的花树和黄色的坟墓。 冷猿哀雁声何楚,暮雨朝云画未能。 注释:听着那寒冷中的猿猴和悲鸣的雁儿的声音,多么凄凉;看着这暮色中的雨水和早晨的云雾,却无法画出它们的形态。 知有精灵镇来往
峭壁陡立洪涛风,孤影倒入鼋鼍宫。建业千峰似奔马,磅礴至此形将穷。 蛾眉博望渺天际,大江东去青蒙蒙。我来吊古意怆恻,所惜不见大峨仙子锦衣玉带乘云鬉。 骑鲸仙去倏千载,空馀酒楼巀嶪撑苍穹。宋虞雍公亦健者,书生唾手成大功。 想其视师出仓卒,已有成竹藏胸中。或言破贼出天幸,此辈安足知英雄。 英雄千古浪淘尽,惟馀二子姓氏长留天地不与江流东。 问天搔首发悲咤,昏鸦如墨腾遥空。江波动摇忽变色,海天落日磨青铜。
深丛蹲孤罴,冷面寒于铁。 百寮仰丰采,重臣亦心折。 谏牍心写藏,钦公有施设。 延陵吾故人,捐躯事何烈。 廷议悯孤忠,公为表其节。 抔土傍惠陵,千秋埋碧血。 言念平生欢,五哀为郁结。 贱子田间来,颇亦耻干谒。 华筵获良觏,形神为愉悦。 杯酒话名山,神往水云壑。 冻鼓起岩城,惜此仓皇别
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 空馀高柳绕坡陀。屋宇之外皆澄波。恍到江南水云壑,花时微病游人多。 嗟余淮海迟归楫,大难米贵长安日。六街车马涨尘沙,白汗翻浆午曦赤。 何期到此清吟魄,片云着意催诗黑。柳丝历乱夕阳明,三两沙鸥睡不惊。 辇下才人半相识,招呼况具杯中物。酒酣兴极忆家山,不安寒饿真痴顽。 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
程同文是清代的诗人,他的全名是程拱宇,字春庐。 程同文(?-?),原名拱宇,字春庐,浙江桐乡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于嘉庆四年考中进士,随后在仕途上不断上升,先后担任过兵部主事、顺天府丞、军机处军机章京上行走等职务。在学术上,程同文对地志有深入的研究,曾参与重修《大清会典》。此外,他还著有《密斋文集》
程邃(1607年—1692年),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明末清初安徽歙县人,生于松江华亭。 程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诗、书、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金石篆刻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超的技艺。其作品以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而著称,深受后人所推崇。他与清初众多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交往与友谊,如李渔、朱彝尊等,这些关系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特色。 程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正直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