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
空馀高柳绕坡陀。屋宇之外皆澄波。恍到江南水云壑,花时微病游人多。
嗟余淮海迟归楫,大难米贵长安日。六街车马涨尘沙,白汗翻浆午曦赤。
何期到此清吟魄,片云着意催诗黑。柳丝历乱夕阳明,三两沙鸥睡不惊。
辇下才人半相识,招呼况具杯中物。酒酣兴极忆家山,不安寒饿真痴顽。
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
【注释】
- 北人不识江与湖:北方人不知道长江和湖泊。
- 潴水为潭便称海:把积水当作湖泊,就称为大海。
- 金源十刹迹成尘:金朝的寺庙遗迹已成尘埃。
- 指点烟萝果安在:指点着那些被烟雾笼罩的树木,它们在哪里?
- 空余高柳绕坡陀:只剩下高高的柳树环绕着山坡。
- 屋宇之外皆澄波:屋子之外的水面都是清澈的。
- 恍到江南水云壑:恍惚间仿佛到了江南的水云深处。
- 花时微病游人多:花开时节,我身体有些不适,但游客还是很多。
- 嗟余淮海迟归楫:叹息自己回到淮海后,迟迟没有回家的船。
- 大难米贵长安日:在大难之中,大米昂贵,长安的日子不好过。
- 六街车马涨尘沙:京城的街道上车马如流,尘土飞扬。
- 白汗翻浆午曦赤: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滴落,泥土变得湿润。
- 何期到此清吟魄:没有想到在这里能够静下心来吟咏诗篇。
- 片云着意催诗黑:一片云彩有意地催促着我写诗。
- 柳丝历乱夕阳明:柳条纵横交错,夕阳显得更加明亮。
- 三两沙鸥睡不惊:只有几只沙鸥悠闲地睡着,不受干扰。
- 辇下才人半相识:在皇宫中认识的人并不多。
- 招呼况具杯中物:招呼他们喝杯酒,算是给他们一些安慰。
- 酒酣兴极忆家山:酒兴正浓时,不禁想起家乡的山川。
- 梦落苍霞半江水:梦中仿佛看到江边的苍霞映衬着江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景物的五言律诗。诗中通过对西湖风光、人情风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起笔即点明题中的西湖。“北人不识江与湖”是说北方人对江南水乡并不熟悉;“潴水为潭便称海”则是说人们把池塘积水也当作大海。这两句话写出了西湖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赞赏之情。
颔联“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继续描绘西湖的美景。这里的“金源”指南宋时期,而“十刹”则是指杭州的许多寺庙。诗人通过这些词语,将西湖比作一座巨大的宝藏,而这座宝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指点烟萝”指的是那些被烟雾笼罩的树木,而“果安在”则表示这些树木已经不在了。这一联既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又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颈联“空余高柳绕坡陀,屋宇之外皆澄波”进一步描绘西湖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空余高柳”和“屋宇之外皆澄波”这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空余”一词,既表示西湖的宁静与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尾联“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则以诗人自己的情感为主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自己无法回家的痛苦与无奈。这里既包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与抒发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歌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