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累累古道旁,我来凭吊感兴亡。
碑焚野火埋秦畤,瓦出春耕识萯阳。
旱苦叶雕黄阁树,宵深磷语白沙场。
城南韦杜莺花劫,一度吟看一断肠。
【注释】:
重至关中:指诗人再次回到关中。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陵墓累累:指关中的古迹很多。累累,多而密的样子。
古道旁:指通往关中的古代道路旁。
碑焚野火埋秦畤:指在秦始皇的陵墓上焚烧了碑文。野火,指火灾。畤(zhì),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东。
瓦出春耕识萯阳:指从瓦片下发现了春耕的痕迹。萯阳,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这里用“萯阳”代指农田。
旱苦叶雕黄阁树:指因天旱,树叶被烧焦,就像雕刻出的黄色阁台一样。叶雕,形容树叶枯焦的样子像雕刻出来的那样精细。黄阁,指皇宫中的殿堂。雕,雕刻;阁,房屋。
宵深磷语白沙场:指夜晚听到磷火燃烧的声音。磷,发光的矿石,古人以为有灵气,称其为“萤”。白沙场,泛指战场。
莺花劫:指唐末农民战争期间,战乱频繁,城市遭到破坏,人们生活困难,到处是一片凄凉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关中地区的一次游览。关中,即今陕西一带。诗中作者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及对现实的忧虑之情。
首联:“陵墓累累古道旁,我来凭吊感兴亡。”
这是写景,但景中有情。“陵墓累累”,指的是关中地区有很多古老的墓地。“我来凭吊”,则表明诗人亲自来到此地。诗人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禁想起过去的历史,感叹着兴衰成败。
颔联:“碑焚野火埋秦畤,瓦出春耕识萯阳。”
这两句是写景,但同样包含了诗人的情感。“碑焚野火埋秦畤”,指的是在秦始皇陵上焚烧了碑文,然后被野火烧毁。“瓦出春耕识萯阳”,则是说从瓦片下发现了春耕的痕迹,可以知道这里是农田。这两联都是通过景物来表现历史变迁和现实状况。
颈联:“旱苦叶雕黄阁树,宵深磷语白沙场。”
这两句是写景,但也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旱苦叶雕黄阁树”,指的是干旱导致叶子被烧焦,就像雕刻出来的黄色阁楼一样。“宵深磷语白沙场”,则是说在夜晚听到磷火燃烧的声音,就像是战场上的喊杀声。这两句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之情。
尾联:“城南韦杜莺花劫,一度吟看一断肠。”
这句是总结全篇。“城南韦杜莺花劫”,指的是城南的韦杜地区曾经是繁华的歌舞之地,但现在却成了战乱的废墟。“一度吟看一断肠”,则是说诗人看到这个情景,不禁感到悲伤,如同断肠一般。
这首诗是杜甫对关中地区的一次游览,通过写景、抒发情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