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
道光三年进士。
授编修。
迁御史,以直谏负时望。
上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力主禁烟。
官至刑部左侍郎。
进《海防图表》,极言抗英之计。
坐事落职。
以诗名。
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文录》等。
生卒年:1793-1853
清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
道光三年进士。
授编修。
迁御史,以直谏负时望。
上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力主禁烟。
官至刑部左侍郎。
进《海防图表》,极言抗英之计。
坐事落职。
以诗名。
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文录》等。
生卒年:1793-1853
诗句: 徐陵有高弟,抑塞等王郎。 译文: 才华横溢的徐陵有一个高尚的弟弟,他像王朗一样被人们推崇。 注释: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祖父超之,齐郁林太守;父亲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徐陵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风格独特。 高弟:高弟指的是徐陵的弟弟,这里用来形容徐陵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格。 抑塞:指内心压抑不畅。在这里
【注释】: 1、君:指张亨甫。 2、阿兄:指张亨甫之兄长,即其伯父。 3、出都:离开京城。 4、西门外:指城外的西门。 5、马鸣酸不辍:马匹因为长时间奔跑而声音变得嘶哑。 6、北来:向北归去。 7、南归:向南归去。 8、雪:比喻白雪。 9、寒乌:乌鸦。 10、桓山: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11、折:折断。这里指乌鸦因思亲而哀鸣不止。 12、嗟:叹息词。 13、出处无定辙:指张亨甫仕途不定
秋雨叹寄海秋亨甫 秋雨飒沓凄五更,孤镫无焰树有声。百年之忧一息集,虚室疑有鬼神入。 注释:秋雨连绵不断,凄凉地落在五更时分,只有一盏孤灯没有光亮,树木发出声音。一生的忧虑在一瞬间聚集,空寂的屋子里仿佛有鬼神出现。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忧虑和孤独感受的诗。诗人通过对秋雨、孤灯、树林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文章郁郁感我肠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主题、作者情感、手法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评论。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指出诗句的意思;第二步,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第三步,点出其表达的情感或主题。注意一定要结合诗的内容来分析。 【答案】 (重点字) ①章:书信。②鲜:鱼名。③升沉:指仕宦的升降
山西行送陈润珊并寄李榆村刺史 【注释】山西:古地名,今属山西省。陶唐:指古代唐国的先人,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伏牛山:在河南西部,为太行山脉的支脉。羊涧:山名。燎:烧。旋扑:迅速燃烧的样子。嗟:叹词,表示感叹。靡:无,没有。千载:千年。李韩:唐朝的李白、韩愈。不可作:不能作为。开州万族:开皇县(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荀与郭:春秋时晋国大夫荀息和郭偃。循良:善政。荀、郭二人都是晋国的重臣。方今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描绘了观音岩的壮丽景色和奇特的自然现象。 诗句释义: 1. 船溯浈阳之上游,峰奇石诡堆舵楼。 译文:我乘船沿浈江上游行进,峰峦奇特,石头形状诡异地堆成舵楼。 2. 观音潭水不可测,窟宅隐隐横蛟虬。 译文:观音潭的水深不可测,洞窟隐约可见,像一条横卧的蛟龙。 3. 嵯峨青壁一千丈,嵌空石腹深且幽。 译文:陡峭的青色岩石有一千丈高,石腹内嵌空,深邃而幽静。
【注释】 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地区,古为临川郡。 郭松崖前辈:郭松崖是作者的好友,时任抚州知州。 氤氲(yīn yūn):形容气体浓密的样子。 灵谷:指江西宜春县的灵谷寺。 侧身南望:指作者对郭松崖前辈寄予深情厚望。 歌神君:指古代的乐神或歌唱之神。 【赏析】 《抚州行》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玉田氤氲灵谷芬”是写景,点出了诗人离别时的所在地——抚州。次句“侧身南望歌神君”,则点出此次别离的缘由
黄爵滋的《不见》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解,并提供一些赏析: - 诗句解析 1. “不见乡园又十年”: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见到家乡的情景,乡园对于诗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可能是他心灵的慰藉或是成长的见证。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变化,但乡园始终是他心中不变的记忆。 2. “白云红树意茫然”:这里的“白云红树”象征着故乡的风景
晚登来鹤亭同郭韵堂 泸阳三百家,揽之不盈掌。 炊烟眼前生,须臾变苍莽。 危亭此登陟,高下一俯仰。 不觉城市喧,但闻溪碓响。 斜阳下山尽,明月向空上。 牵裾不忍归,惆怅东君往。 译文: 在泸阳的三百户人家中,我轻轻一揽就能握满双手。那炊烟就像在眼前升起,片刻间便化作了茫茫的原野。登上这高高的亭子,可以俯瞰到城市的喧嚣,只能听到溪边的舂米声。夕阳西下,山头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而月亮已经升到了空中
秋风起庭树,凉蝉声愈繁。 游子命车驾,催促返故山。 故山何所事,莳尔三年兰。 幽芳媚空谷,可佩亦可餐。 注释:秋风起,庭院中的树木开始摇曳,清凉的秋风使得树上的蝉鸣声更加繁密。我正在驾车准备离开,需要你快点回去,回到你的故乡去。你的故乡在何处呢?那里种着你三年来培育的兰花,它那幽幽的香气弥漫在空旷的山谷之间,既可以佩戴也可以品尝。 持赠素心友,宝贵何可言。 浮云我与尔,离合无定端。
黄虞稷是清代著名诗人,字俞邰,号楮园,为福建晋江人,生于明朝末年,卒于清朝初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藏书家。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藏书情况: 1. 生平与学术背景 - 出生与家庭背景:黄虞稷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29年),祖籍福建晋江。他的父亲黄居中曾任诸生,家学渊源,对黄虞稷影响颇深。 - 迁居南京: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崇祯年间,黄虞稷随父迁居南京,寓居于此期间。 -
黄安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凝舆,号霁青,生于公元1777年,卒于1848年。 黄安涛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黄安涛考中进士,成为清朝的一员官员。他在仕途上曾历任多个地方职务,如广东潮州知府等职。他的诗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朴实无华,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清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 道光三年进士。 授编修。 迁御史,以直谏负时望。 上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力主禁烟。 官至刑部左侍郎。 进《海防图表》,极言抗英之计。 坐事落职。 以诗名。 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文录》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