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的译文及赏析
探索儒家经典,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
- 大学之道
- 明确人生追求与道德目标
- 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知止而后有定
- “知止”是自我约束和内心安定
- “有定”指行为稳定,不浮躁
- 通过内心稳定达成外在秩序
- 定而后能静
- 内心稳定带来平和心态
- 宁静促进深思熟虑
- 实现从心到身的转变
- 静而后能安
- 心境安宁促进身心健康
- 内在平静带来外在和谐
- 实现身心合一
- 安而后能虑
- 心灵安定激发创新思维
- 思考深入推动解决问题
- 实现由内向外的创新过程
- 虑而后能得
- 深思熟虑带来正确决策
- 实践验证确保行动有效
- 实现知行合一
- 物有本末
- 事物存在根本和次要部分
- 认识事物本质重要性
- 实现对事物的全面理解
- 事有终始
- 事情发展有始有终过程
- 把握过程有助于应对变化
- 实现对事务发展的预见性管理
- 知先后
- 确定做事优先级
- 掌握先决条件以提高效率
- 实现高效完成任务
- 近道矣
- 根据“大学之道”行事
-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阐述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关系
- 强调内心平和对外部世界影响
- 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平衡
- 格物而知至
- 通过具体实践获得知识
-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解力
- 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 知至而后意诚
- 实践后产生真挚想法
- 实现知行合一提升个人修养
- 增强个人信念和决心
- 意诚而后心正
- 真诚想法带来内心端正
- 实现个人品格和道德完善
-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进步
- 心正而后身修
- 内心正直促进身体修养
- 实现身心和谐统一
- 实现内外兼修提升自身素质
- 身修而后家齐
- 个人修养后实现家庭和谐
- 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
- 实现家庭与社会关系良好互动
- 家齐而后国治
- 家庭和睦促进国家治理
- 实现国家稳定和繁荣发展
- 推动社会和谐和进步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国家治理好促进社会稳定
-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 推动国际和平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