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喧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
《礼记》: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诗》:这里引用了《诗经》。
《淇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菉竹:一种竹子,绿竹。
有斐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学问、修养、技艺的精进和磨练。
瑟兮僴兮:形容态度庄重、严肃的样子。
赫兮喧兮:形容威严、庄重的样子。
康诰:指《尚书》中的一篇,为周武王发布的命令。
克明德:能够发扬光明的德行。
盘铭:即《尚书·盘庚》之铭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周易》,意思是不断更新自我,追求进步。
作新民:改造国民,使之成为新的人。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国家疆域辽阔,人民安居乐业。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诗经·豳风·鸱鸮》中的一句,意为鸟儿栖息在山丘的边缘。
穆穆文王:指周文王,文王被描述为庄重肃穆的君子形象。
缉熙敬止:意为勤勉恭敬,保持内心的清明。
与国人交,止于信:与他人交往,以诚信为准则。
【译文】
《诗经》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这是说,瞻望淇水之滨,绿竹环绕,有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像琢磨玉器一样地学习,如打磨玉石一般地自我修养。他庄重严肃,威严庄严。有位品德高尚的人,始终不可以喧哗自满。“如切如磋”指的是学问的精进,“如琢如磨”指的是自我修养的磨砺;“瑟兮僴兮”指的是庄重严肃的状态,“赫兮喧兮”指的是威严庄严的样子;“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则是说,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其德行盛大而美德至善,以至于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诗经》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这就是即使到了生命终结,也不能忘却的原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因此,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说:“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作为君主,应该止于仁爱;作为臣子,应该止于尊敬;作为儿子,应该止于孝顺;作为父亲,应该止于慈爱;与国人交往,应该止于诚信。
【赏析】
本段引经据典,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绘了君子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有斐君子”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智慧;“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则体现了君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整段文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既有儒家经典的权威性,也有历史典故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