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此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ぇ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翻译】
如果儿子的妻子勤劳,即使很喜欢她也应当放任;如果她不孝不敬,不要生气怨恨,姑且教她;如果教不好,再发脾气。不可发怒,把妻子赶出去,但不表示礼。
父母有过错,要用谦恭的容貌和温和的声音来劝谏,劝谏不被接受,要恭敬孝顺。劝谏被接受后还要再次劝谏。如果不被接受,宁可得罪乡党州闾,也宁愿亲自劝谏。父母生气不高兴,打她直到流血,不敢生气怨恨,仍然恭敬孝顺。
父母如果有婢子或庶子、庶孙,很喜欢他们,即使父母去世了,也要终身恭敬他们。儿子有两位妾,父母喜欢一位,儿子爱一位,从衣服饮食方面来看,从此不再看父母所喜欢的,即使是父母去世也不改变这种态度。儿子很喜欢他的妻室,父母不喜欢他妻室,就休了她。儿子不喜欢他的妻室,父母说是:“这是对我很孝顺。”儿子就按夫妻之礼去对待她,终身不改变。
父母虽然去世了,但儿子将要行善,就想着给父母留下美好的名声,一定能够做到。将要作恶事,想到给父母留下羞辱,一定不能做到。舅父去世,那么舅母就老了,冢妇祭祀时请客,每件事都向舅母请示,介妇向冢妇请示。舅母告诉介妇,让她不要太怠慢,对介妇要有礼貌。舅母让介妇做事,介妇不敢与冢妇争抢,不敢并行,不敢并坐,也不敢同时下达命令。凡是妇人,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到内室。妇女有事要告诉丈夫,一定要先告诉舅母姑妈。媳妇没有私产,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私有器皿,不敢私自借用。妇人有时得到赏赐,饮食衣服布帛佩饰、兰草等物品,都要献给舅姑。舅姑接受了就欢喜,好像新得到的一样;反过来赐给她,她就辞谢,如果没有命,像重新得到的一样藏起来等待缺乏时再拿出来。妇人如果私下有亲近的兄弟想送给她东西,一定要回禀原来的人,然后才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