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

卫人以龟为有知也。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古代礼记中对逝者的尊称,以及个人品德的评价。

译文

公叔文子的去世,他的儿子戍请求国君给他谥号。他问: “日月有定时,葬礼即将举行。请告诉我用什么来代替他的名吧?” 国君说:”以前卫国遭受饥荒,夫子为了救济饿者而煮粥,这不是非常仁慈吗?以前卫国遇到困难,夫子为保护我们而牺牲,这不是很贞孝吗?夫子管理卫国的政务,修正了制度,与邻国交往,使得卫国的社稷不辱,这不也是文化的表现吗?所以称夫子为‘贞惠文子’。”
石骀仲去世后,没有嫡子,有六个庶子,他们占卜谁应继承他的地位。占卜结果是:”如果沐浴、佩戴玉器,就会得到吉利的征兆。” 六人都沐浴、佩戴玉器;石祁子认为:”谁有亲自守丧并沐浴、佩玉的呢?” 因此没有沐浴、佩戴玉器。石祁子得到了吉兆。
卫人认为龟有知。陈子车死于卫国,他的妻子和家臣商议用他殉葬,决定后,陈子亢到来,告诉他:”夫子病重,不能在下面供养。请用他殉葬。” 陈子亢说:”以殉葬是不符合礼的;虽然如此,但是那个应该被养的人,谁比他的妻子和宰官还重要呢?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就此作罢;如果不行的话,我想用这两个人去完成这个任务。” 于是未用陈子亢的提议。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死亡和葬礼的态度和观念。公叔文子的谥号“贞惠文子”体现了他的仁爱和忠诚,石祁子的“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则揭示了人们对于丧事礼仪的重视。同时,石祁子的故事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即通过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更大的目的。此外,诗中提到“以殉葬”,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反礼制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被接受,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传统礼制的尊重与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