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使之袭。襄公朝于荆,康王卒。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之。巫先拂柩。荆人悔之。滕成公之丧,使子叔、敬叔吊,进书,子服惠伯为介。及郊,为懿伯之忌,不入。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事。」遂入。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曾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诗句】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译文】
工官商阳和陈国将领追赶吴国的军队,终于追上了他们。陈弃疾对工官商阳说:“这是君王的使命,您拿着弓就可以了。”商阳就举起了弓。“您射击吧。”商阳便射了箭,打死了一个人,然后收藏起弓。又追上一次,他再次命令陈弃疾射击,又打死了两个人。每当打死一个人,就会用眼蒙住他的双眼。阻止他的车夫说:“朝中没有座位,宴会上不能参与,杀死三个人,也已经足够返回报告了。”孔子说:“在杀人的行为之中,却又有礼仪存在。”
【注释】
- 工尹商阳:官职名,是掌管礼仪事务的官员。
- 吴师:指吴国的部队。
- 陈弃疾:陈国的将领。
- 王事:指天子的命令或天子所委托的事情。
- 手弓:拿起弓箭准备射箭的姿势。
- 韔弓:收起弓箭的动作。
- 朝不坐:指早晨时不参加朝会。
- 燕不与:指晚上不参加宴饮。
- 杀三人:指杀死了三个敌人。
- 反命:回报使命。
- 孔子:即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孔圣人”。
【赏析】
此诗讲述了工尹商阳和陈弃疾追击吴军的故事,以及陈弃疾面对战死之人的处置方式。诗中的“王事”指的是天子的命令或天子所委托的事情,而“手弓而可”则描绘了商阳拿起弓箭的准备姿态。接下来“手弓”“子射诸”展现了商阳的射击动作,“毙一人”表示射中一人,随后“掩其目”则是为了防止伤者的哀嚎影响周围人的心情,“止其御”是指阻止车夫继续前行,因为“朝不坐,宴不与”表示要立即返回报告。最后,孔子的评价“杀人之中,又有礼焉”揭示了在战争中仍然能够体现出的礼仪精神,体现了在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礼节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人物行动,展示了古代军事纪律中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礼仪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