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
译文:延陵季子前往齐国,返回时,他的长子去世了,将他埋葬在嬴博之间。孔子说:“延陵季子,是吴国学习礼的人。”于是孔子前去参观他儿子的葬礼。
注释: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以礼贤下士著称。嬴博之间,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邳州境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在葬礼上的表现和态度。季札作为吴国的贵族,对于礼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处理丧事时能够遵循古礼,体现出他对礼仪的敬重之情。同时,季札在葬礼上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家族的忠诚和孝道,以及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译文:邾娄考公去世,徐君派容居前来吊唁,并赠送了侯玉。但容居表示,由于他是鲁国人,因此不能接受侯玉,只能以含礼相待。有司认为,诸侯来访,应该简单接待,不必过于繁琐。容居回答说:“我听闻,侍奉君主,我们不敢忘记君主;同样,我们也不忘祖先。以前我们的先君驹王曾经向西征讨到达黄河,我们都是按照这个道理行事的。我是鲁国人,所以不敢忘记我的祖先。”
注释:邾娄考公,指鲁国的国君,名考。侯玉,一种古代的礼品,用于祭祀或葬礼。有司,官员们。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鲁国人的礼仪观念。容居作为鲁国人,对待邾娄考公的葬礼表现出了高度的尊重和忠诚,同时也体现了鲁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传承。这首诗展现了当时鲁国人的礼仪文化和家族观念。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译文:子思的母亲在卫国去世了,子思前往吊唁。当他回到自己家中时,有人敲门问道:“庶氏家的母丧,为何要在孔家庙中哭丧?”子思回答说:“我错了,我错了。”于是他改在别处痛哭。
注释:子思,孔子的弟子。孔氏,指孔子的家族。庶氏,指其他姓氏。孔家庙,即孔子家族的墓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子在母亲去世后,因为受到其他姓氏家族的质疑而在孔子家门外痛哭的情景。子思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最终在别处痛哭,这反映了儒家学派强调的家族观念和孝道精神。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学派对于礼仪和道德规范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