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邾娄定公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盖君逾月而后举爵。」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诗句

  1.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
  • 注释: 这个句子描述的是在君主去世后的丧葬仪式。”三日祝先服”意味着在君主过世后三天内,只有亲近的人可以穿孝服。”五日官长服”则是指官员们开始穿戴正式的丧服来表示哀悼。”七日国中男女服”表示从第七天开始,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要穿上丧服。最后的”三月天下服”表明从国君去世到三个月后,全国上下都开始穿戴丧服以示哀悼。
  1. 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 注释: 这个句子描述了负责祭祀的人员在发现某些树木不能用于制作棺材或椁时的处理方式。”虞人”是古代负责管理山林、田野、水泽等资源的人。”为棺椁者斩之”说明如果找到可以用来制作棺材或椁的树木,就要将其砍伐。”不至者,废其祀”表示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树木,就会取消祭祀活动。最后,”刎其人”指的是因为找不到木材而要杀死负责祭祀的人,以表示对此事的不满或愤怒。
  1.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注释: 这句话是曾子听到这个故事后的反应。”微与?其嗟也可去”表示曾子认为这个故事中的“嗟”是可以被避免的,也就是说,通过遵循正确的礼仪,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死亡。而“其谢也可食”则表示虽然故事中的“谢”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遵守礼仪来减轻这种痛苦。
  1. 邾娄定公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盖君逾月而后举爵。」
  • 注释: 这段描述的是一次因谋杀而发生的悲剧。”邾娄定公之时”指的是发生在邾娄定公的时代。”有弑其父者”表示有人在定公父亲那里犯下了谋杀罪行。”有司以告”是指有人将这个事件报告给了有关官员。”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描绘了定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的震惊和自责。”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盖君逾月而后举爵。」”这部分讲述了定公对于如何处理这一案件的思考和决定,即对于凶手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
  1.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 注释: 这段描写的是晋国大臣们共同建造一个房屋的场景。”晋献文子成室”指的是晋献公的儿子,也就是晋文公,他完成了自己的新家。”晋大夫发焉”表示许多晋国的大臣们参与了这次建设。”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描绘了整个建筑工地的氛围和场景,强调了建筑的美丽和重要性。”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这部分则是晋文公的自我感慨,他认为这次建设不仅是为了自己享受,也是为了能够聚集更多的国家族人一起分享快乐。”北面再拜稽首”表示晋文公对于参与这一建设项目的所有大臣们表达的敬意和感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丧葬仪式的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丧礼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严格要求。从天子到平民,无不遵循特定的礼仪来进行丧葬。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古代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态度和处理方式,如对待杀人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处决或通过其他手段减轻刑罚),以及对重大事件如建造房屋时的集体行动和情感表达。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