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

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诗句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    
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    
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    
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    
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译文

子夏:在守孝期间被召见并接受了琴。弹奏时琴音不和谐,弹不出声音。他感慨地说:“悲伤还未忘记,因为先王制定礼仪,我们不敢超越。”
子张:守孝期满后被召见并接受了琴。弹奏时琴声和谐悦耳,弹出了美妙的音调。他赞叹说:“先王制定礼仪,我们确实不敢有丝毫懈怠。”
司寇惠子:司寇惠子的葬礼举行时,子游为他穿上了麻布丧服。文子婉言推辞:“您与我弟弟弥牟有交往,还亲自为他穿戴丧服,我实在无法接受您的好意。”然而子游坚持请求。文子只好退下,然后面向南方站立说:“您与弥牟的弟弟交往亲密,还亲自为他穿丧服,又亲自前来吊唁我的丧事,我实在是不敢当。”子游坚持说:“请您务必允许。”文子只得后退,让子游回到宾客的位置上。
将军文子:将军文子的葬礼结束后,有位越国人前来吊唁。他身穿素净的丧服,等待在宗庙里,泪水涟涟地流着,子游观看后感叹道:“将军文氏的儿子真是了不起啊!他的行为完全符合礼节规范,举止恰到好处。”

注释

  1. 子夏:孔子的学生,名卜商,字子夏。孔子去世后,他为孔子守孝三年。
  2. 子张:孔子的学生,名孔蒧,字子张。
  3. 司寇惠子:孔子的朋友,名施(shī),是鲁国司寇的后代。
  4. 子游:孔子的学生,名有子(Yu Woo),字子游。
  5. 将军文子:孔子的学生,名文牼(Wen Zi),字武仲。
  6. 越国人:指来自越国的客人。
  7. 文子辞:文子(文公)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
  8. 子游辞:子游(子贡)表示对他人礼遇的感激。
  9. 深衣练冠:古代士人的服饰。
  10. 垂涕洟:流泪。

赏析

本诗反映了孔子弟子之间的礼仪规范和情感交流。从“子夏”到“子游”、“文子”,每个人物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了对先王礼仪的尊重和遵循。同时,通过他们的互动,表达了一种虽身处不同地位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子游”“子张”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礼仪的精神。此外,诗中的情感细腻丰富,如“子游”对“子张”的礼遇表示感激,以及“子”对“将军文子”的赞美,都显示了孔子思想在弟子中的传承与发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