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 解释: 有子向曾子提问是否应该学习如何为死者办理丧事。
- 关键词: 丧(死亡)、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这里指代孔子)、夫子(对老师或长者的尊称)。
- 译文: 有子问曾子,是否应该向他学习如何处理丧葬事务。
- 赏析: 这句话反映出有子对儒家孝道和礼仪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询问来表达对孔子教诲的尊敬。
2.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 解释: 孔子回答了有子的问题。
- 关键词: 丧(丧服)/ 欲速 / 贫(贫穷)/ 死(死亡)/ 速朽(迅速腐朽)
- 译文: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过:为了尽快摆脱贫困,人们会急于办丧事;为了尽快结束生命的负担,人们会急于使尸体腐朽。”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关于生死观的一种观点:在儒家看来,人应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奢华,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内在的精神和道德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3.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 解释: 有子不同意孔子的观点。
- 关键词: 有子(孔子的学生,名有子)、非君子之言(不是君子的言论)
- 译文: 有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并不符合君子之道。
- 赏析: 有子在这里批评了孔子的观点,可能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担忧,即过分重视丧葬仪式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风气的浮躁。
4.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 解释: 曾子确认自己从孔子那里听到过这些教诲。
- 关键词: 参(可能是曾子的另一个名字或者是曾子的自称)、闻诸夫子(听老师讲述过)
- 译文: 曾子表示,他确实从孔子那里听到了这些话。
- 赏析: 这句话显示了曾子对孔子言论的高度尊重和传承,体现了儒家教育中师承的重要性。
5.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 解释: 有子再次表达了对孔子观点的否定。
- 关键词: 又(再次)/ 非君子之言(不是君子的言论)
- 译文: 有子坚持他之前的看法,认为孔子说的“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并非君子之言。
- 赏析: 有子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表明他对儒家教义的坚定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传承性和多样性。
6.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 解释: 曾子表示他也是从孔子和子游那里听到的。
- 关键词: 参(可能是曾子的另一个名字或者是曾子的自称)、与(与……相同)、子游(可能是一个弟子的名字或者是子游本人)、闻之(听说)
- 译文: 曾子也表示,他也是从孔子和子游那里听说的这些教诲。
- 赏析: 这句话表明曾子对儒家经典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内部的广泛交流和学术传承。
7. 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 解释: 有子认同孔子的言论。
- 关键词: 然(同意)/ 然则(那么)/ 夫子(对于某人的尊称)/ 有为之言(有价值的言论)
- 译文: 有子表示赞同,认为孔子的话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 赏析: 这句话展现了有子对孔子教诲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经典教义的肯定态度。
8.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 解释: 曾子将这些教导告诉了子游。
- 关键词: 以(把……告诉)/ 子游(一个弟子的名字或者是子游本人)/ 告(告诉)/ 斯言(这些话)
- 译文: 曾子把这些教导告诉了子游。
- 赏析: 这句话表明曾子将儒家教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儒家教育的一贯性和连贯性。
9.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 解释: 子游评价有子的言论与孔子相似。
- 关键词: 子游(一个弟子的名字或者是子游本人)/ 甚哉(非常之)/ 有子(有子可能是一个弟子的名字或者是有子本人)/ 夫子(对于某人的尊称)/ 言似(言论与……相似)/ 夫子(对于某人的尊称)
- 译文: 子游感叹有子的言论与孔子相似,表示赞扬。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子游对有子言论的赞赏,同时也表明了有子的言论在儒家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10.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 解释: 这是孔子在宋国时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位名叫桓司马的人制作了豪华的石椁三年都未能完工。孔子对此评论说:“如果这样的葬礼如此奢侈,死亡就不如迅速地结束它更好。”孔子提到桓司马死后,他的葬礼过于奢华导致家人陷入贫困,这是由于他生前过于奢侈导致的。同样地,南宫敬叔返回后,必定携带珍贵的宝物前往朝廷。孔子说:“如果他的葬礼如此富有,那么丧礼就应该迅速地结束,因为丧礼如果过度奢华,就会让活着的人陷入贫困。”这表明孔子认为,过于讲究物质享受的葬礼会让生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 关键词: 昔者夫子、居宋、桓司马、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死不如速朽之愈也、亡(死亡)、速朽(迅速腐烂)、货(财富)、丧不如速贫之愈也、速贫(迅速陷入贫困)、南宫敬叔、宝、朝、如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南宫敬叔、反(返回)、载宝而朝、夫子曰、如是其奢也、亡、速朽、死、若夫、逝(逝去)、不若、速朽、如、死、不如、速朽之愈也、若夫、哀哉、桓司马、三年而不成、夫子曰、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夫子曰、若是其靡也、若夫、桓司马、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夫子曰、若是其奢也、南宫敬叔、反、载宝而朝、夫子曰、如是其奢也、夫子曰、丧不如速贫之愈也、夫子曰、若夫、南宫敬叔、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
- 译文: 这是孔子在宋国时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位名为桓司马的人制作了豪华的石椁三年都未能完工。孔子对此评论说:“如果这样的葬礼如此奢侈,死亡就不如迅速地结束它更好。”孔子提到桓司马死后,他的葬礼过于奢华导致家人陷入贫困,这是由于他生前过于奢侈导致的。同样地,南宫敬叔返回后,必定携带珍贵的宝物前往朝廷。孔子说:“如果他的葬礼如此富有,那么丧礼就应该迅速地结束,因为丧礼如果过度奢华,就会让活着的人陷入贫困。”这表明孔子认为,过于讲究物质享受的葬礼会让生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 赏析: 孔子通过这个典故来说明他对于葬礼的态度——他认为葬礼应当简单朴素,不应过于奢侈,因为这样不仅会给死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给活着的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负担。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节俭和反对浪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