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绖也者实也。掘中溜而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君子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檀弓上》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古代礼仪中关于丧葬的规矩与原则。
《檀弓上》不仅记录了古代的丧葬礼仪,还体现了孔子和其弟子们对于道德、伦理和人性的理解。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古人对于生死观、家庭伦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以下是一些逐句的详细释义:
- 子柳之母死:子柳的母亲去世,他要求准备丧服。
- 子硕请具:子柳的父亲子硕请求准备丧事所需的物品。
- 子柳曰:子柳询问父亲,为何需要为他人准备丧服。
- 子硕曰:子硕解释说,这是为了帮助其他兄弟在丧事中也能有所准备。
- 君子曰:孔子说,这是为了不让人因丧事而陷入贫困。
- 子游曰:子游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会使得帮助别人的人承受额外的负担。
- 夫子乐之,则瑗请前:孔子认为,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帮助别人,那么自己可以先行。
-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有一个名叫弁的人,他的小儿子因为母亲死去而哭泣。
- 孔子曰:孔子评价这种行为,认为虽然哀伤是人之常情,但难以持续。
- 叔孙武叔之母死:叔孙武叔的母亲去世。
- 既小敛,举者出户:当小殓仪式结束后,负责搀扶的人离开门外。
- 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离开门外的时候,要脱去帽子,并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哀悼。
- 子游曰:子游评论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合乎礼节的。
- 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在举行丧礼时,有专门的人员来搀扶国君和其他重要的宾客。
- 君薨以是举:根据这样的礼仪进行丧礼。
《檀弓上》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古代礼仪中关于丧葬的一系列规范,并反映了孔子对礼制的重视及其对道德行为的指导。通过对这些礼仪的学习和遵守,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够体会到儒家文化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准则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