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后木曰:「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内易,我死则亦然。」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县子曰:「绤衰繐裳,非古也。」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注释】

  1. 子思:孔子的孙子,名孔伋。柳若:可能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2. 礼:这里指古代礼节。
  3. 圣人:这里指孔子,因为孔子被认为是道德和学问上的最高典范。
  4. 四方:这里指全国各地的人。
  5. 慎诸:谨慎地对待。
  6. 滕伯文:即孟虎。
  7. 孟皮:孟虎的叔父。
  8. 后木:后木可能是对县子琐的别称或尊号。
  9. 丧:这里指丧事。
  10. 深长思:深思熟虑。
  11. 买棺外内易:购买内外棺材,意味着准备充分的葬礼用品。
  12. 我死则亦然:我死后也如此,意味着重视丧事。
  13. 尸未设饰:尸体尚未装饰完毕。
  14. 故帷堂:因此将堂屋用帷幕遮起来。
  15. 小敛而彻帷:进行小殓仪式时撤去帷幕。
  16. 于东方:这里指的是丧礼的方向,东方通常与丧事关联。
  17. 于西方:这里指的是丧礼的方向,西方同样与丧事相关。
  18. 敛斯席矣:开始收敛遗体入棺,意味着丧事即将结束。
  19. 绤衰繐裳:粗麻布做的衰服,是古代的丧服之一。
  20. 非古也:这不符合古代的标准。
  21. 子蒲卒:子蒲可能是指某个人,卒可能表示死亡或者去世。
  22. 哭者呼灭:哭泣的人大声呼喊要熄灭蜡烛。
  23. 若是野哉:这样真是不庄重啊。
  24. 改之:改变做法,遵循鲁礼的做法。

【译文】
柳若告诉子思的母亲说:“你是圣人之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在观察你的礼仪,你应该谨慎地处理这些事情。”子思回答说:“我何须如此谨慎呢?我听闻:有了礼节,如果没有财富,君子是不会实行的;有礼节,又有财富,如果没有适当的时机,君子是不会实行的。我为什么要这么谨慎呢?”县子琐说:“我听人说过:古代的时候,人们不会降低丧葬的标准。滕伯文是孟虎的叔父,他为他的父亲孟虎穿齐衰(一种较隆重的丧服),因为他的父亲是孟皮的叔父。后木说:“丧事,我从县子琐那里听到:‘丧事不可不深入思考,买棺材、换内外的衣料,我死了也应当如此。”曾子说:“尸还没有被安置好,所以要用帏帐把堂屋遮蔽起来,开始小殓仪式时就要撤去帷幕。”仲梁子说:“夫妻正在乱中,所以要用帷帐把堂屋覆盖起来,开始小殓仪式时就要撤去帷幕。”小敛的奠祭,子游说:“应该向东边举行。”曾子说:“应该在西边举行,小敛的仪式就开始了。”小敛的奠祭在西边举行,这是鲁礼中的末节已经失掉的表现。县子琐说:“粗麻布做的衰服和丝织物相比不是古人所推崇的。’子蒲突然去世,哭泣的人高声呼喊要熄灯以示哀悼。”子皋说:“这样做真是太不庄重了。”哭泣的人于是改变了做法。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柳若对子思的母亲提出的要求,以及县子琐和子皋对此的不同态度和反应。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不同人对于丧礼的不同看法和做法,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丧礼的重视程度和各种礼仪规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不恰当行为的批判和纠正,强调了遵守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