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策侧龟于君前,有诛。龟策、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公事不私议。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大夫、士去国,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

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鞮屦,素幂,乘髦马。不蚤鬋。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

诗句解读

  1. 居丧不言乐:在守孝期间,不应谈及音乐。
  2. 祭事不言凶:祭祀之事不宜提及不吉利的事物。
  3. 公庭不言妇女:公共场合不宜讨论女性话题。
  4.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在君主面前应整理书籍,但不得有失礼行为。
  5. 倒策侧龟于君前,有诛:在君主面前不得随意倾倒或摆放占卜用的龟甲。
  6. 龟策、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这些物品不能带入公家大门。
  7. 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裹好鞋子、整理衣襟和佩戴完冠帽后,也不能进入公家大门。
  8. 公事不私议:处理公事时不要私下议论。
  9. 君子将营宫室:君子在建造房屋时应考虑家族的长远利益。
  10. 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建房的顺序是先建宗庙,其次是仓库,最后是居住用房。
  11. 凡家造:指家庭日常的建造活动,如修缮房屋。
  12. 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祭祀用具要优先,饲养动物的工具其次,生活用品最后。
  13.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如果没有土地和俸禄的人,不得设置祭祀器具。
  14. 君子虽贫,不粥祭器:即使家境贫穷,也不能随意丢弃祭祀用具。
  15. 为宫室,不斩于丘木:建造房屋时不能砍伐山中的树木。
  16. 大夫、士去国:官员离职时,其携带的祭器不得超过规定的界限。
  17. 三月而复服:官员离职返回后,需等待三个月后方可穿戴正式的礼服。

译文及注释

  • 居丧不言乐
  • 在守丧期间,应避免谈论音乐娱乐之事。
  • 祭事不言凶
  • 祭祀时忌讳谈论不吉之事。
  • 公庭不言妇女
  • 在公共场合应避免谈论女性的私人话题。
  •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 在君主面前应整理好书本和笔记,以免失礼。
  • 倒策侧龟于君前,有诛
  • 在君主面前不得随意倾倒或摆放占卜用的龟甲。
  • 龟策、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
  • 这些物品不能带入公家大门。
  • 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
  • 包括包裹鞋子、整理衣襟和佩戴完冠帽后,都不能进入公家大门。
  • 公事不私议
  • 办理公事时不得私下议论。
  • 君子将营宫室
  • 君子在建造房屋时要考虑家族的利益。
  • 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
  • 建房的顺序是先建宗庙,其次是仓库,最后是居住用房。
  • 凡家造
  • 日常家庭建筑活动,如修缮房屋等。
  • 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
  • 祭祀用具要优先,饲养动物的工具其次,生活用品最后。
  •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
  • 没有土地和俸禄的人,不得设置祭祀器具。
  • 君子虽贫,不粥祭器
  • 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可以随意丢弃祭祀器具。
  • 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 建造房屋时不能砍伐山中的树木。
  • 大夫、士去国
  • 官员离职时,其携带的祭器不得超过规定的界限。
  • 三月而复服
  • 官员离职返回后,需等待三个月后方可穿戴正式的礼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礼仪、秩序与规范的重视。其中强调了在各种场合下的言行举止应当遵守一定的规范,如守孝期间不谈乐、祭祀时不说不吉之言、公庭不谈妇女私事等。这些规范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也是对社会整体秩序的一种维护。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一种对家族和公共利益的关注,例如在建造房屋时优先考虑宗庙和家族的利益,以及在官员离职时保持适当的礼节和尊重。这种对家族、公共利益和社会伦理的高度重视,是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