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曾子问曰:「殇不祔祭,何谓阴厌、阳厌?」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子弗为后也。其吉祭,特牲。祭殇不举,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是谓阴厌。凡殇,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反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早出,不暮宿。见星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且君子行礼,不以人之亲痁患。』吾闻诸老聃云。」
曾子问:祭礼中一定需要有人担任主祭吗?如果举行厌祭,可以吗?
孔子回答说:祭祀为丧事之人时必须有主祭人,如果没有孙子辈的人,可以找同姓的人。但若举行为殇者(未成年的死者)的祭祀,则必须进行厌祭,因为这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重。
曾子又问:为何要为殇者举行厌祭呢?
孔子解释说:宗子(嫡长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为殇死者守丧,庶子则不能成为后嗣。在吉日进行祭祀时,只有特牲(一种小型牲畜)可供使用。对于殇者的祭祀不被举行,不用肵俎,不饮用玄酒,也不告知吉利之事,这就是所谓的“阴厌”。凡是殇者,以及没有后嗣者都应在宗子家中进行祭祀,将殇者之位设在堂上,位置在东侧,这就是“阳厌”。
曾子又问:如果埋葬过程中至墓地引路时遇到日食,会有变故吗?或者不会有影响吗?
孔子回答说:以前我跟随老聃一同到郊外帮助别人送葬,当到达墓地时遇到了日食。老聃告诉我说:“丘,停止柩车,走向右边的道路,停止哭泣以观察日食的变化。”等到日食结束之后他再继续前行。他说:“这是按照礼节行事。”然后我们继续送葬。当我回到曾子那里,问他道:“那么,棺材不可以反方向行进吗?日食的出现是不知道其推迟的时间还是提前的时间,那难道就可以随意行动吗?”老聃答道:“诸侯朝见天子时,见到太阳便出发前往;大夫出使时,见到太阳便出发前往。棺木不早出晚归。见到星辰而行走的人,仅罪人和奔丧父母的人而已!日食出现的时候,怎么知道不会看到星辰呢?况且君子行礼仪时,不会因人的疾病或灾难而受到干扰。”我听老聃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