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为君使而卒于舍,礼曰:公馆复,私馆不复。凡所使之国,有司所授舍,则公馆已,何谓私馆不复也?」孔子曰:「善乎问之也!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公馆复,此之谓也。」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途迩故也。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驱。」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初有司与?」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

以下是对《礼记 · 曾子问》逐句的翻译,其中包括诗句、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1. 译文
  • 曾子问: 曾子问道:“君主在使者下葬后回到自己的住所,按照礼仪规定,公馆已经恢复了,但私馆并未恢复。请问什么是私馆未恢复呢?”孔子回答说:“你问得非常好!私馆是指个人家中的住房;而公馆与君主的行为有关,称为公馆。公馆恢复,就是指君主的行为被恢复。”
  • 下殇土周葬于园: 下殇是指未成年的夭折之人。他们被埋葬时,通常需要从土中掘取棺木进行安葬。在古代,由于技术限制,无法使用现代的棺材等物品,所以他们只能以土为棺。
  • 召公谓之曰: 召公是周公的弟弟,他听到史佚的儿子去世,是下殇。因为墓地距离太远,所以召公询问史佚:“为什么不在宫中举行葬礼呢?”史佚回答说:“我能做什么呢?”召公正是周公,于是他告诉召公:“完全可以这样做。”于是,下殇的人开始使用棺材来装殓。
  • 出舍于公馆以待事: 卿、大夫作为君主的使者,在君主丧事期间需要在公馆等待事情处理。这是为了表示对君主的尊重和忠诚。
  1. 注释
  • 自卿、大夫、士之家: 这里的“家”指的是私人住宅。
  • 公馆与公所为: 公馆是与君主行为相关的住房,而“公所为”可能指的是某些官方活动或仪式。
  • 下殇用棺衣棺: 下殇是指未成年的夭折之人,他们通常会被放置在棺材里,并用衣物包裹起来。这种习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1. 赏析:《礼记 · 曾子问》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论和行为规范。这些言论涵盖了政治、道德、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曾子的提问体现了他对礼仪的深入思考和对道德的重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循礼仪规范。同时,这些论述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