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父殁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殁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枨与闑之间,士介拂枨。宾入不中门,不履阈,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东。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端行,颐溜如矢,弁行,剡剡起屦,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凡行容愓愓,庙中齐齐,朝庭济济翔翔。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茧茧,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立容辨,卑毋谄,头颈必中,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其于敌以下曰寡人,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摈者曰寡大夫。世子自名,摈者曰寡君之适,公子曰臣孽。士曰传遽之臣,于大夫曰外私。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诗句及译文

  •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 解释:如果父亲呼唤某人,他应立即答应,但若只是应答而没有行动,那么他应当立刻将手中持有的物品放下。如果正在吃东西,则应将食物吐掉。当要离开时,即使不快步行走也是可以的。

  • 译文:面对父亲的召唤,应迅速回应但不要仅仅口头答应而未付诸任何行动,如果正忙于吃食,则要将口中的食物吐掉。当需要离开时,哪怕不急匆匆,也应保持礼貌的行为。

  • 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

  • 解释:当家中长辈年迈时,外出时要确保他们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安全且舒适,时间上不应太过匆忙。

  • 译文:当家中长辈身体不适或年迈时,外出时应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并确保旅途舒适,同时时间安排不宜过于紧张。

  • 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

  • 解释:形容母亲容貌虽然不如年轻时候那样艳丽,但仍表现出一种孝顺儿子的朴素与节制。

  • 译文:尽管母亲的容貌不再如年轻时那样光彩照人,但她依旧保持着一种朴素和节制的态度,体现了对父母的孝敬。

  • 父殁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殁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 解释:表示即使父母已去世,他们生前留下的字迹仍然可以阅读,他们的言语和气息依然存在。

  • 译文:即使父母已经离世,他们生前留下的书籍仍然可以被阅读,他们的话语和气息仿佛还留在这个世界上。

  • 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枨与闑之间,士介拂枨。

  • 解释:描述了不同身份的人进入国君门内时的行礼方式。

  • 译文:当有宾客进入国君的门内时,按照礼仪,应该以拂尘的方式轻轻扫过门槛,以示尊敬。接下来,不同的等级身份的人按照顺序依次通过门槛,以示有序和尊重。

  • 宾入不中门,不履阈,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东。

  • 解释:指出了客人进出时的具体位置,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礼节要求。

  • 译文:当有客人来访时,根据其身份和访问的目的,客人应先从东门进入,如果是公事则从西门进入;如果是私事则从南门进入。这展示了古代礼仪中对宾客出入位置和礼节的重视。

  • 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徐趋皆用是。

  • 解释:描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进行步行时的动作及其目的。

  • 译文:当有主祭者(国君)与尸(代表神的遗体)同行时,主祭者的步伐应与尸的步伐保持一致,以示敬意。接着,大夫和士分别按照一定的速度跟随主祭者的步调前进,这是为了保持队伍的整齐和庄严。

  • 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

  • 解释:描述了快速行走时应如何保持平衡和步伐一致。

  • 译文:在快跑时,应该尽量保持脚步稳定,避免脚掌移动,就像圈养的小猪一样行走自如,既流畅又一致。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都应该展现出这种一致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场合下人物行为的详细描述,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礼制的重视和遵守。通过这些具体的礼仪行为,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于礼节规范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和等级制度。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绘,使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此外,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圈豚行不举足”等也极具画面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