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櫌锄,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
诗句: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
译文:古代的人们头戴帽子并穿着宽松的衣服来保护自己,从而统一了天下。他们的德行使得他们能够生而不受到侮辱,给予而不被抢夺,这样的德行使得天下人都认同他们的统治方式。
注释:1. 鍪:古代的一种头饰,用以保护头部免受风寒。
- 绻领:宽松的衣领,用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 王天下:统一天下,指代政治上的统一和安定。
- 生而不辱:生活在一个没有压迫的环境中,不会受到侮辱。
- 予而不夺:给予别人而不夺取别人的财物。
- 天下不非其服:天下人都认同这种统治方式。
- 同怀其德: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道德观念。
- 阴阳和平: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平衡,气候适宜。
- 风雨时节:天气变化有序,四季分明。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古代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理念。诗中指出,古代的人们通过头戴帽子和宽松衣领的方式来保护自身,体现了他们对自然气候变化的适应以及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同时,他们也展现出了一种宽容、无私的政治理念,即统治者给予人民利益而不进行抢夺,这样的统治方式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谐稳定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远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