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戒心者,非非戒,无受者,十善戒。无师说法,欺盗乃至邪见无集者。慈良清直正实正见舍喜等,是十戒体性。制止八倒,一切性离一道清净。

若佛子,忍心者,有无相慧体性。一切空空忍一切处忍名无生行忍,一切处得名如苦忍,无量行一一名忍。无受无打无刀杖嗔心,皆如如无一一谛一相,无无相有无有相,非非心相,缘无缘相。立住动止,我人缚解,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

若佛子,进心者,若四威仪,一切时行。

正文

正文

伏空假会法性,登无生山,而见一切有无,如有如无,大地青黄赤白一切入。乃至三宝智性,一切信进道,空无生无作无慧。起空入世谛法亦无二相,续空心通达进分善根。

若佛子,定心者,寂灭无相。无相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众生不道缘不见无相、无量行无量心三昧,凡夫圣人无不入三昧,体性相应一切。以定力故,我人作者受者,一切缚见性是障因缘,散风动心不寂而灭,空空八倒无缘假静慧观,一切假会念念灭,受一切三界果罪性,皆由定灭而生一切善。

诗句:若佛子,戒心者,非非戒,无受者,十善戒。无师说法,欺盗乃至邪见无集者。

译文:如果弟子能持戒的心,那么他的戒心就不是非非的戒,也不是接受任何戒法的,而是遵守十善的戒律。他不从别人那里学习戒律,不因欺骗盗窃而受到惩罚,也不会因为邪见而积累罪业。这种慈爱善良、正直诚实、正确的见解和舍去喜乐等品质,就是他所持守的十善戒的核心。通过制止八倒(即八种颠倒观念),就能使一切性离一道清净。

赏析:这段诗主要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它指出了持戒之心不是非非的戒,而是一种真正的、不受外界诱惑影响的坚定信念。接着,它描述了持戒者的十善戒,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不欺诈、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不妄食、不说妄言、不淫欲、不妄笑、不贪着五欲。此外,它还提到了持戒者的无师说、不因欺骗盗窃而受到惩罚、不会因为邪见而积累罪业。这些描述都强调了持戒者的纯洁性和对佛教教义的坚定信仰。

第二段:若佛子,忍心者,有无相慧体性。一切空空忍一切处忍名无生行忍,一切处得名如苦忍,无量行一一名忍。无受无打无刀杖嗔心,皆如如无一一谛一相,无无相有无有相,非非心相,缘无缘相。立住动止,我人缚解,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

译文:如果弟子有忍耐的心,他就有有无相的慧体性。他能够忍受一切空虚,能够在任何地方保持忍辱。他能够承受一切痛苦,没有任何形式的打击和暴力。他的愤怒心念被完全消除,一切都像如如不动一样。他能够立住不动,也能够在行动中展现出来。他能够解脱自己,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他能够领悟一切事物的真相,但是忍辱的真相是无法得到的。

赏析:这段诗主要描绘了忍耐心的品质。它描述了忍耐心的人具有无相的智慧体性,能够忍受一切空虚、痛苦和暴力。这种忍耐心使他能够保持不动的姿态,不受任何事物所束缚。同时,它也揭示了忍耐的真相是无法得到的。这是因为忍耐心并非仅仅是忍受痛苦,而是一种超越痛苦的智慧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