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喜心者,见他人得乐,常生喜悦,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为,不无寂然,大乐无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见,玄假法性,平等一观心心行,多闻一切佛行功德,无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静照,乐心缘一切法。
若佛子,顶心者,是人最上智。灭无我轮见疑身一切嗔等如顶,观连观连如顶,法界中因果,如如一道,最胜上如顶,如人顶,非非身见、六十二见,五众生灭,神我主人,动转屈伸,无作无受无行、不可捉缚者,是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众生不见缘,不见非缘,住顶三昧寂灭定,发行趣道性,实我人常见八倒,生缘不二法门,不受八难,幻化果毕竟不受,唯一众生,去来坐立,修行灭罪,除十恶、生十善入道,正人正智正行菩萨,达观现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种性中,生生入佛家,不离正信。” 上十天光品广说。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若佛子,喜心者,见他人得乐,常生喜悦,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为,不无寂然,大乐无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见,玄假法性,平等一观心心行,多闻一切佛行功德,无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静照,乐心缘一切法。
译文:如果一个修行者心中充满了对他人快乐的喜悦和欣赏,那么他就能体验到世间万物的空幻与寂静。这种心境既不执着于物质世界,也不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是以一种超越的方式去体验和感知。这种心境是清净、无杂念的,它能够接受并转化一切事物。修行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领悟佛法的真谛,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行方式。他们不仅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帮助他人、传播佛法等方式,他们将内心的快乐和喜悦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通过自身的修行和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为实现佛教的理想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注释:1. 若佛子:如果是一个修行者。2. 喜心者:内心充满喜悦的人。3. 他人得乐:看到他人快乐。4. 常生喜悦:经常感到快乐。5. 及一切物假空照寂:与所有事物相比都是虚幻的。6. 而不入有为:不执着于有为。7. 不无寂然:不是没有寂静。8. 大乐无合:最大的快乐是不结合。9. 有受而化:受到教化。10. 有法而见:看到有法则。11. 玄假法性:玄妙的假借法性。12. 平等一观心心行:平等一观的心行。13. 多闻一切佛行功德:听到许多关于佛陀的教诲和功德。14. 无相喜智:没有相貌的欢喜智慧。15. 心心生念而静照: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宁静的想法。16. 乐心缘一切法:以喜悦的心态去对待所有的事物。
赏析:这首诗是关于如何培养内心的喜悦和平静,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指导。诗中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平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如何在个人修行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总的来说,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