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法轮。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喜心者。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法轮,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喜心者,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佛教戒律和修行的经文中的一部分。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菩萨的心地戒品包括慈心、悲心、欢喜心等内容。其中,“百字明王”指的是佛陀所说的“百字明王咒”,它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密宗咒语,能够开启智慧、消除烦恼、获得成就。
在这段经文中,卢舍那佛对不同的弟子进行了教诲,希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去修行,以达到最终的解脱。例如,对于“千佛汝先问”的弟子,佛提出了“长养十心者”的建议;对于具有“悲心”的弟子,则强调了要去除自我中心的观念,以及慈悲为怀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欢喜心”的概念,即保持一颗欢喜的心,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能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这些教诲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面对困境时,都能够帮助我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