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维摩诘经 · 菩萨品第四
尔时,维摩诘(梵文:Visvāsaṃpati,又作维摩洁、维摩严)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维摩诘将根据她们的机缘和需要来给予教诲,使她们能够理解并产生追求佛道的心志。
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 这句话是说,当她们已经领悟了佛教的道理,有了自我修行的快乐后,不应该再追求世俗的享乐,而应该专注于修行佛法。
天女即问:“何谓法乐?” 这句话表明,天女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她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答云:“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 这段回答包含了许多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和修行方法,是维摩诘对天女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回答。
是为菩萨法乐。 这句话概括了维摩诘所说的“法乐”的定义,即通过信仰、学习佛法、修行以及帮助他人来实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从而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