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仰,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这首诗是《维摩诘经 · 菩萨品第四》中的一段对话,描述了一位名叫波旬的恶魔企图诱使一个名为维摩诘的居士放弃尘世的五欲之乐,转而追求佛法。维摩诘回答了他的问题,并给出了无尽灯比喻以说明佛法的无尽和光明。

诗句及译文:

  1. 波旬向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 (波旬想要带她们回到天界。)
  • 注释: 波旬是魔界的主宰者。
  1. 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 (诸女表示,与这位居士共享佛法之乐,他们非常快乐,不再享受五欲的欢乐。)
  • 注释: “五欲”指色、声、香、味、触这五种物质欲望。
  1.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 (魔界的主宰者波旬询问维摩诘是否可以舍弃这些女伴。他认为通过给予她们物质财富,就是行菩萨之事。)
  • 注释: 菩萨是指发心修行,愿为一切众生带来利益的人。
  1. 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 (维摩诘回答说他已舍弃了这些女伴,让他们回去教导众生,使他们都能达到佛的愿心。)
  • 注释: “法愿”即佛教徒所希望达到的宗教愿望。
  1.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 (众女询问维摩诘,她们如何才能离开魔界。)
  • 注释: “云何”是疑问词,意为“如何”。
  1. 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仰,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维摩诘解释说有一个法门叫做“无尽灯仰”,她们应该学习它。无尽灯就像一盏灯火能照亮百千盏灯火一样,黑暗中的人都会感到明亮,因为光明永无止境。维摩诘进一步解释,一个菩萨能够引导众多众生达到觉悟的境界,并且他们的这种觉悟是不会消失的。通过传授佛法,他们也能增长善法,这就叫“无尽灯”。虽然你们住在魔宫中,但通过这样的无尽灯光,无数的天人和仙女们也能觉醒,成为佛的报恩者,这对所有众生都是极大的利益。)
  • 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指的是最高的觉悟心,即成佛的愿望。
  1.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 (当时,天女们向维摩诘行礼致谢后,就随着魔界的主宰者返回天宫了。)
  • 注释: “头面礼”是一种恭敬的礼节,表示对某人极高的尊敬。
  1. 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释迦牟尼佛说,由于维摩诘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智慧和辩才,所以我就不亲自去向他问疾了。)
  • 注释: “问疾”是指探望生病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维摩诘与魔王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佛法的无边无际以及佛陀教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诗中通过对佛法的深刻阐释,强调了修行和领悟真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比维摩诘的智慧和慈悲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展示了佛教对于个人修养和心灵净化的重要指导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