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

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乐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抗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谈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筭,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巧,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暗于心。夫其明济开豁,苞含弘大,陵轢卿相,嘲唅豪桀,(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东方朔画赞

译文

先生讳朔,字曼倩,是平原郡厌次人。魏建安年间,分厌次设立乐陵郡,所以他又为乐陵郡人。他事奉汉武帝,汉书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
先生思想深邃、博学多才,思虑周详而能通权达变。他认为在混乱的时代不能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因此他通过游历求取官职。如果出仕不能正道而行,他会以刚正不阿的态度来傲视世界。但他傲世的行为不足以成为训诫,于是他会正直地直言进谏,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原则和节操。然而,明节的行为不足以使天下长久安宁,于是他会用谈笑自如的方式来取悦于人。他洁身自好,行为高洁,但留下的痕迹却不清洁;他清高质朴,但文采却浑浊。他虽然驰骋张扬而不走上歪路,进退举止都不离群。如果他远离世俗的狭隘境界,拥有广阔的胸怀和丰富的智慧。他豁达、博闻强识,能够触类旁通,无所不知。他精通变化之道来明了算术,暗合天意来了解未来之事。他涉猎《三坟》、《五典》等古籍,以及八种索隐、九种大义,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备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他研究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都能精研细究其理,不经练习便能掌握其技巧。他能过目成诵,过耳成记。他的见识广阔,心胸开阔。他是朝廷中的卿相,对豪桀之士也敢戏谑嘲弄,对待万乘之尊的天子就像普通的友朋一样。他对那些同列大臣视若无睹,如同草芥一般。他的气节高尚,超越了众人,高风亮节,可以说是超然物外,游历四方的人了。

注释

  1. 东方朔:本名东方敬,字曼倩,是汉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辞赋家。
  2. 讳朔:古人在书信或文章中避讳时所用的一种方式,此处表示“东方朔”这个名讳。
  3. 曼倩:这是东方朔的别号。
  4. 平原郡厌次人:东方朔出生于今山东省乐陵市,属于平原郡。
  5. 魏建安中: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安年间(196年-220年)。
  6. 厌次变为乐陵郡:厌次原本是一个县名,后来被并入乐陵郡,乐陵郡隶属于冀州。
  7. 汉武帝:即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8. 汉书:指《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编撰。
  9. 瑰玮博达:形容人的思想丰富且卓越。
  10. 思周变通:思考周全而能够灵活应对变化。
  11. 浊世不可以富乐也:在乱世中追求富贵和享乐是不合适的。
  12. 薄游以取位:通过轻浮的行为来获取地位。
  13. 颉抗以傲世:刚直不阿地傲视世俗。
  14. 正谏以明节:正直地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的气节。
  15. 谈谐以取容:通过谈吐风趣来获得他人的好感。
  16. 洁其道而秽其迹:保持自身的清高,却让世人看到他的污点。
  17. 清其质而浊其文:保持自身的质朴,却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杂乱无章。
  18. 驰张而不为邪:行动放纵却不走邪路。
  19. 过耳而暗于心:听到的事情很快忘记,但内心却被影响。
  20. 游方之外者:游走四方的人,不受拘束,不随波逐流。

赏析

东方朔作为一位杰出的古代文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这首诗通过对东方朔生平事迹的叙述和评价,展示了他的才华横溢、思想深远、行为独特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诗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