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惜别之作,上片写两人初识的情景,下片抒写别后的相思之情。全词语言浅白而情意深挚,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后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的心情。

诗词原文: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诗词注释:

  • 「记得那年花下」:「记得」表示对往事的追忆;「那年花下」指的是过去某一美好时光或某个重要时刻;「深夜」则描绘了那个时间点的具体环境;「初识谢娘时」表明这是在与某人初次相识的情境中;「谢娘」可能是指女子的名字,也可能是指代一个特定的女性角色;「水堂西面」形容地点在一处有水面的室内空间,「画帘垂」说明房间装饰以绘画为主,窗帘也相应地垂下;「携手暗相期」描述二人秘密约定的场景。
  • 「惆怅晓莺残月」:「惆怅」传达出一种哀愁的情绪;「晓」指清晨时分;「残月」意味着月亮已经不完整,暗示着离别的情景;「相别」指与对方的分别;「从此隔音尘」意味着自此之后,彼此之间的联系被隔断,无法再听到对方的声音;「隔音尘」意味着通过声音的隔阂来象征距离的遥远;
  • 「如今俱是异乡人」:「如今」指目前的时间状况;「异乡人」意味着身处他乡的人;「相见更无因」表明现在想要见到对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理由能够解释这种变化。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对一位旧友的深情怀念之作。词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情感的表达以及时间的推移等手法,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词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