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昭君怨
明妃(王昭君)的风采最是婉约动人,本应在椒房之中享有四星高照。
只是当年只能供职于宫掖之间,未曾专夜侍奉帷屏。
见到疏离时选择遵循道义,知道委屈时就怎肯与外族共处一庭?
自有君王恩情薄如纸,不必一直怨恨画师笔下的丹青。
注释:
- 明妃:指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娉婷(piān tīng):形容女性姿态美好动人。
- 椒房:古代帝王皇后所居之房,因椒树香气扑鼻而得名。
- 备宫掖:在宫中任职,负责宫廷事务或管理内务。
- 幄屏:指帐幕和屏风,用以隔断外界,营造私密空间。
- 见疏从道:指在被疏远时仍能保持忠诚,遵循道义。
- 迷图画:迷恋于艺术画作,难以自拔。
- 知屈:知道自己受到委屈。
- 那教:怎肯。
- 自是:自有,表示原因。
- 君恩:君主的恩惠或待遇。
- 薄如纸:极其薄弱,比喻恩宠不足。
- 那:哪,怎么。
- 恨丹青:因怨恨而对画像感到不满。
赏析: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的名媛,其生平和事迹广为流传。这首诗可能是后人对王昭君一生的描述,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其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她的美貌、才华以及遭遇的困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腐败和民族关系的忧虑以及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和关注。整体上,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