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注释】:

吴王(前243年—前196年),名濞。西汉时期诸侯,封吴侯,后称淮南王,又称吴王,汉景帝时封为梁孝王。他喜好音乐、女色,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

服玩:指衣服与玩物。

翠羽帐: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帐子。

红玉杯:以红色玉石制成的酒杯。

冠垂明月珠:用明月珠做的帽子。

通天犀:一种珍贵的犀牛角,能穿过天空。

行动自矜顾:举止行动时自以为矜持而顾盼。

数步一裴回:每走几步就停下来。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指那些小人知道君王喜欢什么,所以不远千里来投奔。

奸邪得藉手:奸邪之人得以借助机会。藉手,借助机会行事。

视之如尘灰:看他们如同尘土般渺小。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伍员已经去世,尸体漂浮在江中,却再也回不来了。伍员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因劝谏楚平王被杀害,他的遗体被投入长江。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姑苏台旁的野草里,麋鹿和幼鹿相互争斗,生出了许多小崽子。

【赏析】:

《杂兴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之一。此诗共分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以“古称国之宝”开头,接着写吴王的奢侈生活,最后写奸邪得以乘机作乱,指出了君主如果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就会重用奸佞,祸及百姓。

第一首的前两句是说吴王的奢侈生活。“服玩尽奇瑰”,意思是穿的衣服和用的器物都是珍奇古怪的。“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这两句是写吴王的生活细节。“翠羽帐”是用翠鸟羽毛做成的帐子;“红玉杯”则是用红玉制成的杯子。“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写的是吴王头上戴的是明月珠做的帽子,腰间系的却是通天犀做的带子。“行止常自矜”,走路的时候总是自我夸耀。“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是说那些小人知道吴王的喜好,所以不远千里来到吴地。“贤者乐山而愚者乐水”,比喻吴王只喜欢山珍海味,不喜欢人才。

第二首的前两句是说吴王的奢侈生活。“小人知所好”,意思是那些小人知道吴王喜好什么,所以不惜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怀宝四方来”,意思是那些有才德的人都到四方来投靠吴王。这两句写出了小人和有才德的人对吴王的喜爱。“奸邪得藉手”,意思是奸佞之徒得到可以利用的机会。“从此幸门开”,意思是从此可以借机作乱了。“幸门”,即侥幸的门户,指奸佞之徒利用皇帝的错误或疏忽,进行危害国家的行为的门径。

第三首的前两句是说吴王的奢侈生活。“古称国之宝”,古代把谷物和人才看作国家的宝贵财富。“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意思是现在看您的眼睛,就像看待尘土一样。“谷米”,泛指粮食;“贤才”,指有才能的人才。这两句的意思是,古人都认为粮食和人才是国家的宝,可是现在您却把这些东西看得如此轻贱。“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意思是伍员已经死了,他的尸体在江流中漂荡了很久,却没有回来。“伍员”,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著名的爱国忠臣,因为劝谏吴王夫差不要听信谗言而被赐死。伍员死后,他的妻子申包胥带着孩子在江上痛哭三天三夜,泪水洒满了大地,江水都为之变浑了。“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是说姑苏台旁边长着茂盛的野草,麋鹿和幼鹿在那里争斗不休。

这首诗通过描写吴王生活的奢华与骄纵不法、昏庸无道等种种丑恶行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腐败现象的憎恶之情以及对于贤人志士的同情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某些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