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诗句释义和赏析:
-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 注释:园中的树姿态婆娑,其根部粗壮,像合抱的手臂一样环绕。
- 赏析:这句描述树木的庞大与稳固,为下一句的虫子提供了背景。
-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 注释:树上的小虫虽小,但生命力却异常顽强。
- 赏析:这里通过“蠢尔”和“形质一何微”强调了虫子虽小却坚韧不拔的特性,表达了一种生命的顽强。
-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 注释:人们往往低估了虫子的力量,认为它们无法长久生存。
- 赏析:通过反问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于虫子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对事物无常、生命短暂的感叹。
-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 注释:人们常常高估了树木的寿命,认为它们的花叶永远繁盛不败。
- 赏析:这里再次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大树生命周期有限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万物都有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
-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 注释:花朵在夏天还未完全开放就已经开始凋谢,树叶在秋天开始出现病态。
-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脆弱性。
-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 注释:树干内部大部分被土壤填满,外人很难看到。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观察者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它提醒我们要学会从多方面、深层次去思考问题。
-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 注释:询问那些虫子在哪里?它们其实就在自己的体内。
- 赏析:这里的“在身不在枝”是一种巧妙的比喻,表达了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 注释:询问这些虫子吃什么?它们只吃树的心,而不是叶子或树枝。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虫子饮食习惯的描述,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即内在的品质比外在的形式更重要。
-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 注释:既然有啄木鸟,那么它的长嘴又有什么作用呢?
- 赏析:最后这句诗以一种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生态中生物多样性和各自功能的质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