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无侈靡,遇物生华光。
至乐无箫歌,金玉音琅琅。
或登明真台,宴此羽景堂。
杳霭结宝云,霏微散灵香。
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

【注释】

步虚词:唐代道教仪式中道士唱的《步虚词》是一首咏道曲。其内容为:

太上老君,北阙上清王。

愿得荡魄志,乘鸾游紫微。

此曲多用在宗教仪式中,如唐玄宗时,道士司马承祯入宫讲学,皇帝赐宴于玉清坛,即以《步虚词》为乐。此诗即是应诏而作的《步虚词十首》。“高情无侈靡”,指作者心境高尚,不追求华丽奢靡;“遇物生华光”,指作者在接触外物时能产生美的光彩。“至乐无箫歌”,指最美妙的音乐是无声的,“金玉音琅琅”是说音乐声如金玉般悦耳动听。“或登明真台”,“宴此羽景堂”,指登临高台、观赏仙境。

“杳霭结宝云”指祥云缭绕,“霏微散灵香”指仙界芬芳。“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意为神仙与凡人相比,更显超凡脱俗,快乐无边。

【赏析】

本组诗是诗人应诏所作的《步虚词十首》,是一首咏道曲,其内容大致为:老君,你是北方上清王。愿你有高洁的情怀,乘坐鸾凤之车,漫游在紫色微云中的玉清坛吧。

这是一首咏道曲,是应诏之作。唐玄宗开元年间,道教大盛,玄宗本人也是虔诚的信奉者。当时,道教盛行,道教仪式十分隆重,《步虚词》便是其中的一首,它描写了道教的神仙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应召而作的《步虚词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面对这仙境般的环境,心情非常激动。他想象着登上高高的明台,观赏着仙境中的美丽景色。这里“杳霭”形容云雾缥缈迷蒙,使人难以看清,而“结宝云”是指那飘渺的祥云。“霏微散灵香”则写出了仙境里弥漫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认为神仙的生活远比凡间要幸福美好得多,因此他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满足。这种情绪也感染了读者,让人不禁为之振奋。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富有诗意。通过描绘仙境的美好景色和感受神仙们的快乐生活,诗人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宗教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