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
【注释】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七绝,内容描绘了边关荒凉、战事频繁的景象。这首诗通过描绘国使、陇西岐路、毡裘牧马胡雏小等景物,展现了边关荒凉、战事频繁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关荒凉、战事频繁的诗作。
前两句“国使翩翩随旆旌,陇西岐路足荒城。”描绘了边关荒凉、战事频繁的景象。这里用“翩翩”一词,形容国使仪容俊逸,风度潇洒;而“旆旌”则指军队的大旗,随风飘荡。这两个意象一起,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观的气势。
后两句“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则是对这种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毡裘”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以毡为衣,皮毛为裘,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被称为“毡裘”。而“牧马胡雏”,则指的是在草原上放牧的蒙古族青年。他们虽然年纪幼小,但勇敢善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最后两句“日暮蕃歌三两声”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情景。在这里,“蕃歌”是指少数民族的歌曲,而“三两声”则表示歌声并不高亢,但却足够让人感受到那种豪迈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国使、陇西岐路、毡裘牧马胡雏小以及日暮蕃歌三两声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边关荒凉、战事频繁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