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雁南飞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头。
征行浑与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
【注释】
“陇雁南飞”句:陇西郡(今甘肃东南一带)的秋雁向南飞翔,大河也随着它们一起向东流淌。
“秦城”句:指长安附近的咸阳城,这里泛指长安。
“征行”句:出征时,人们往往将功名利禄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如今却要远离家乡,去往遥远的边地——夏州。
【赏析】
《夏日渡渭桥》一题下原注:“夏州”,即唐代的夏县,今属山西永济县。此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当时诗人正在夏州任刺史。
诗的前两句,是写陇雁、河水和长安城的景色与心境。陇雁南飞,黄河东流,都是极平常的景象,但在这里,作者却把它们和长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对长安的眷恋之情。“秦城千里忍回头”,“秦城”指的是长安,“千里”表明了长安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之远。这一句中,“忍”字用得十分巧妙,它写出了诗人内心矛盾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思念故乡,一方面又有出使远邦的责任感;一方面不忍离开长安这一繁华之地,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离别长安,奔赴远方的夏州。
第三、四句,是说出征者往往把功名看得很重,而如今自己却要去边地从戎,远离家乡,这种心情自然是很难堪的。这两句中,“浑”字用得很传神,说明出征者往往把功名看得高于一切,而如今却又要远离家乡去征战,这种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两句中,“九月初五”指的是农历九月十五日,也就是重阳节这一天。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所以人们在这个时候登高远望,以期求取功名。然而现在诗人却要远赴边镇,远离家乡,不能像别人那样在重阳节登山赏菊。因此,他的心情自然是很不愉快的。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诗人运用了极其丰富的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前两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则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全诗语言朴实,不加雕琢,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