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
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
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黄。
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
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无所伤。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
不藉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闲防。
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
觉诸烦恼真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
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妙义未曾彰。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难行。
若以无知照知法,现前证得本无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共二十篇,每一篇都有独立的序言。其中第一章“明心非断常”的译文如下:
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
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
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黄。
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
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无所伤。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
不藉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闲防。
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
觉诸烦恼真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
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妙义未曾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章 明心非断常
- 君不见自心:你看不见自己的内心。
- 非断亦非常:既不是断灭也不是永恒。
- 普在诸方不入方:普遍存在于所有地方而不局限于某个地方。
- 亦复不依前后际:也不依赖于时间的前后。
- 又复非圆非短长:又不是圆形也不是方形,也不是任何其他的形状。
- 湛然无生亦无灭:清净无垢,没有生死轮回。
- 非白非黑非青黄:既不白也不黑,也不是青色或黄色。
- 虽复念虑知诸法:虽然有思考和意识,但这只是对各种现象的认知。
- 而实不住念中央:然而这些并不真正占据意识的中心。
- 众生入而无所入:人们进入其中却并不在其中。
- 虽取六境无所伤:虽然接触了六尘世界,却不被其所伤。
- 智者分明了知此:明智的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 是故号曰法中王:因此被称为佛法中的统治者。
- 自悟知此非知法:自我觉悟到这并非是对佛法的理解。
- 因尔智慧等金刚:因此智慧如同金刚般坚不可摧。
- 不藉外缘资内府:不需要外界的条件来滋养内在的精神。
- 戒定慧品自闲防:通过戒、定、慧的培养自然而然地防止了贪欲。
- 安住普超三昧顶:安稳地住在超越三昧的境地上。
- 忆想颠倒永消亡:对于记忆和想象颠倒的想法会永远消失。
- 觉诸烦恼真如相:觉醒所有的烦恼与真实的本性相一致。
- 称此空名为道场:称这种空寂为修行的场所。
- 为众班宣演常教:为众人普遍宣讲恒常的教理。
- 如此妙义未曾彰:像这样深奥的意义从未被充分阐述。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古讽今之作,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释,表达了诗人追求真理、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智慧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象征,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