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侵。如来智慧本幽深。
唯佛与法乃能见。声闻缘觉不知音。
处山窟。住禅林。
入空定。便凝心。
一坐还同八万劫。只为担麻不重金。
五更转,其三南宗定邪正五首
三更侵,如来智慧本幽深。
唯佛与法乃能见,声闻缘觉不知音。
处山窟,住禅林。
入空定,便凝心。
一坐还同八万劫,只为担麻不重金。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律诗《南宗定邪正五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佛教禅宗的修持境界和修行过程。
译文:
深夜时分,我独自一人坐在禅房中,静心参禅。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佛法才是真正能够理解宇宙真理的智慧。然而,那些只听闻佛法表面而未深入探究的人,他们是无法真正领悟佛法的精髓的。
我身处在山洞里,住在山林间。在这里,我可以进入空灵的境界,通过冥想来凝聚自己的内心。这种修行方式让我可以像坐了一万年那样长久地坐在那里。虽然这样的修持并不容易,但是我愿意为了追求真理而付出代价。
赏析:
这首诗以“五更转”开篇,表达了作者深夜独自修行的决心和决心。他选择在深夜时分静下心来,以便更好地聆听内心的呼声,寻找真正的智慧。这里的“五更转”可能是指夜晚的钟声或者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修行者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如来智慧本幽深”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深邃和神秘性。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而“智慧”则是指佛陀的智慧。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佛陀智慧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修行者需要深入探索和体验佛陀的智慧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第三句“唯佛与法乃能见”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重要性。这里的“唯佛与法”指的是佛陀和佛法,而“乃能见”则是指才能看到或理解它们。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支持。他认为,只有通过佛法才能真正看到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修行者在山洞和山林中的修行生活。他生活在寂静的环境中,通过冥想和内观来凝聚自己的内心。这里的“山窟”和“禅林”分别指代山洞和山林,暗示着修行者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净化。而“入空定”则是指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通过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最后一句“一坐还同八万劫,只为担麻不重金”则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总结和反思。这里的“一坐”指的是短暂的冥想时刻,而“八万劫”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表示时间的漫长和修行的艰辛。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修行的坚持和决心。他认为,虽然修行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就能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超越。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的信仰和对修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