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催。知心无念是如来。
妄想是空非实有。□□山上不劳梯。
顿见境。佛门开。
寂灭乐。是菩提。
□□□灯恒普照。了见馨香无去来。
诗句释义:
- “五更转 其二 顿见境五首”:这一句似乎是题目或者诗的序言,表明这是一组关于“顿见境”、“如来”和“菩提”的诗歌。
- “二更催。知心无念是如来”:这句描述了夜晚二更时分,人们开始感到疲倦或思考,这时如果心中没有杂念,就会感受到如同“如来”(即佛)的存在。
- “妄想是空非实有。□□山上不劳梯”:这里提到了“妄想”,是指人的主观想法或幻想;“空”和“非实有”表示这些想法都是虚幻的,不存在实质性的内容。接着提到,在“□□山上”(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山峰,也可能是象征性地指代某种精神境界),不需要任何梯子或其他工具就能到达山顶,意味着达到这种境界是自然而然、无需外力的。
- “顿见境。佛门开”:突然之间,人们就能感受到佛教的境界,即“佛门”已经打开,意味着内心的觉悟或领悟。
- “寂灭乐。是菩提”:这里的“寂灭乐”可能指的是一种通过修行达到的平静与满足的状态,而“菩提”则是指觉悟或智慧。
- “□□□灯恒普照。了见馨香无去来”:最后两句可能是对前文的一种比喻或象征,其中“□□□灯”可能代表某种光明或启示,“恒普照”意味着这种光明或启示是持续不断的,能够照亮并指引人们。而“了见馨香无去来”则表达了一种深刻理解和领悟,即通过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人们能够看到那些美好的东西(如香气、芬芳等)的本质,认识到它们并非真正存在,而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产物。
译文:
五更时分,心境宁静,忘却尘世烦忧。
放下杂念,方觉如来真谛。
虚幻念头,如空中楼阁,无需攀登。
顿悟之境,佛门洞开,心灵得以净化。
寂静之中,菩提之乐,心灵得到升华。
恒久的光芒照耀着前行的道路,洞察真理无始无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特定时刻,通过静心冥想,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诗中通过描述夜深人静时的感受,以及顿悟后的心灵变化,展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内省和修行达到心灵的觉醒和提升。诗中的意象(如“二更”、“妄想”、“空”)和隐喻(如“不劳梯”、“寂灭乐”)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心灵净化的画面。最后一句“恒久的光芒照耀着前行的道路,洞察真理无始无终”更是点明了修行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内省,使心灵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升华,最终达到真理的彼岸。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