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却诗书上钓船。
身披蓑笠执鱼竿。
棹向碧波深处去,几重滩。
不是从前为钓者,盖缘时世厌良贤。
所以将身岩薮下,不朝天。
诗句释义与赏析:
卷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
棹向碧波深处去,几重滩。
不是从前为钓者,盖缘时世厌良贤。
所以将身岩薮下,不朝天。
注释
- 卷却诗书:收起书本,停止阅读。卷:收起,放下。却:停止。
- 上钓船:登上渔船。
- 身披蓑衣:穿上用草编织的斗笠。蓑衣:一种防雨或遮阳用的衣物,通常由草制成。
- 执鱼竿:拿着钓鱼竿。竿:一种长杆,通常用于钓鱼。
- 棹向:划桨前行。
- 碧波:清澈的水波。碧:颜色深绿,常用来形容水的颜色。
- 深处去:深入到水的更深处。
- 几重滩:许多层沙滩。
- 不是从前:并不是过去那个以钓取食物为生的人。
- 盖缘:因为,由于。
- 时世:时代。时:时间,时期。世:社会、时代。
- 厌:厌烦,厌倦。
- 良贤:好的和贤能的人。良:好人,好的品质;贤:有才能的人。
- 所以:因此,所以。
- 岩薮下:岩石下的洞穴里。岩:岩石。薮:指山间或河边聚集的草泽地带,多用作隐居之地。
- 不朝天:不仰望天空,形容隐居生活。朝:向上看。天:天空。
赏析
这首《浣溪沙·卷却诗书上钓船》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通过对钓鱼者在碧水中深入探寻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卷却诗书”与“上钓船”,展示了一个从文雅转向渔樵的生活方式转变。诗人通过这种转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中的“不是从前为钓者,盖缘时世厌良贤”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选择隐逸生活的原因。他并非真的厌恶那些品德高洁之士,而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浮躁使得他感到失望和疲惫,因此选择了逃避现实,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卷却诗书”象征着放弃文化和知识的学习,而“身披蓑笠执鱼竿”则直接反映了他的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所以将身岩薮下,不朝天”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进一步肯定。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远离尘嚣,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世俗为伍。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幸福观念的一种独到见解,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而非外在的物质和名利。
这首诗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表达。《浣溪沙·卷却诗书上钓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不满的批判,是唐代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