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在千里的楚天之中,秋天的景色是如此清朗明净。水波随着天空而流去,秋意无边无际。远山近树,令人产生忧愁和恨意,就像美人头上插着玉簪,发髻上缠着螺髻。落日映照在楼上,断鸿声里传来江南游子的思念。我把吴钩看了又看,拍遍了栏杆,却无人能理解我登高望远的感受。

别再谈论鲈鱼的味道怎么样,秋风已经吹到了西风岭上,季鹰是否已回家?寻找田地、问求房舍,恐怕应该感到羞愧吧!像刘郎这样有文采的人,会为生活所困吧!可惜的是年华流逝,愁苦的风雨无情,树木依旧如此苍老。请谁来唤取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让他们擦干英雄的泪水。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通过描写赏心亭周围的秋色,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首句“楚天千里清秋”开篇点题,写自己登上赏心亭所看到的景象。“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晴空。“千里”,“无边”。一个“清”字,写出了天气之爽朗、景色之清新,也暗含了词人的心情之舒畅。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说长江之水滔滔东去,一望无际,秋色无边无际。这既是写景,也寓含着词人对局势的担忧。“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说站在高处远望,看到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不禁让人产生忧愁怨恨的情绪。其中“献愁供恨”四字尤为精警,把词人的忧思怨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过片后,词人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进一步写自己的所见。“落日楼头”,点出时间;“断鸿声里”,点出地点;“江南游子”,则点明了身份和心情。这三句话既写出了自己的所见,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境——漂泊不定,无所归依。

最后两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在这里以晋人张翰在洛阳遇到秋风起时想到家乡的鲈鱼鲙味,便辞官归家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他感叹地说:“不要说鲈鱼可以烹食啊,如今西风劲吹,难道季鹰(指张翰)还没有回来吗?”季鹰是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鲈鱼鲙美味,于是挂冠南归的故事。这里借以说明自己虽暂居建康,但心中仍念念不忘故国,时刻想念家乡的鲈鱼鲙味,渴望早日归乡。

这首词通过描绘登临赏心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朝廷的忧虑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采用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