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霞,原名田雯,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5,卒于公元1704
清山东德州人,字纶霞,又字子纶、紫纶、号漪亭,又号山?子,晚号蒙斋。
康熙三年进士,授中书,累迁工部郎中,督江南学政,历江宁、贵州巡抚,官至户部侍郎。
诗师黄山谷,欲以奇丽驾王士禛之上。
有《古欢堂集》、《黔书》等。
生卒年:1635-1704
纶霞,原名田雯,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5,卒于公元1704
清山东德州人,字纶霞,又字子纶、紫纶、号漪亭,又号山?子,晚号蒙斋。
康熙三年进士,授中书,累迁工部郎中,督江南学政,历江宁、贵州巡抚,官至户部侍郎。
诗师黄山谷,欲以奇丽驾王士禛之上。
有《古欢堂集》、《黔书》等。
生卒年:1635-1704
这首诗描绘了太白楼的景象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山水、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1. 诗句释义: - 登采石矶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 描述登上采石矶的太白楼,观看墙壁上的壁画。"萧尺木"可能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壁画或画作,而"画壁歌"则可能指的是对壁画的描述或评价。 - 太白楼上秋风寒: 描述太白楼在秋天的感觉,可能是指天气寒冷或者氛围凄凉。 - 采石矶下波连山:
病愈早起成诗 雨过庭翠滋,一鸟发清籁。 披衣趁朝曦,新晴涤埃壒。 西轩青嶂叠,纵目收罨霭。 晓廓取次行,心神颇融快。 佳客时过从,絺袍迎户外。 凭几理素琴,焚香诵梵贝。 注释: 雨过庭翠滋,一鸟发清籁。 雨水洒在庭院上,使得翠绿的植物更加生机勃勃。一只鸟儿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在唤醒清晨的宁静。 披衣趁朝曦,新晴涤埃壒。 我急忙穿上衣服,趁着清晨的阳光,驱散了阴霾和尘埃。 西轩青嶂叠,纵目收罨霭
晚投卧佛寺宿 峰衔新月黄,云拥山容变。 深谷一钟响,蔽亏烟树断。 樵人语前浦,古寺隔幽涧。 翠滴衣衫重,松黑鼪鼯窜。 疏灯出深竹,依微露绀殿。 井栏摘茙葵,僧厨供茗馔。 偶来访支遁,吟栖有馀恋。 夜半大壑鸣,风雨四山乱。 注释:峰头挂着新月初上的月亮,云彩像被山的气势所吞没一样改变了颜色。在深深的山谷里,听到寺庙敲响了钟声;那烟雾似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着,显得模糊不清。樵夫在河边说,前面有个村子
【注释】 ①吴门:苏州的别称。汪苕文:作者的朋友。 ②渺渺:水波浩渺貌。 ③遥遥:山势远大貌。 ④窈窕:幽静深密貌。 ⑤思与:想与。尧峰叟:指作者友人张尧峰,字子华。 ⑥扁舟:小船。 ⑦烟峦七十二:形容山峰多如烟云。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作者任苏州通判时。诗人泊舟吴中太湖岸边,思念朋友张尧峰。这首诗是写景抒情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渺渺太湖水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朝饲蚕,暮饲蚕,桑树叶大蚕眠三。” - 解析: 这句描述了养蚕的过程,强调了养蚕的连续性和时间长度。 - 译文: 早晨喂养蚕虫(即喂食桑叶),晚上继续喂养蚕虫。桑树叶子很大,蚕虫在里面睡觉长达三个月。 第二句:“初长如蚁今成茧,乙乙上簇黄白满。” - 解析: 这两句描述的是蚕由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及其最终变成茧的情景。 - 译文: 开始时,蚕虫很小,像蚂蚁一样;现在
翠微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方。它背靠大蜀山,前临南淝河,风景秀丽,古迹众多。唐天宝六年(747)建为天宝寺;元至正二十年(1360)毁于兵火,改称翠微观;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祖师堂等殿堂和楼阁,另有钟鼓楼、方丈室、客室、斋房等。 翠微寺在合肥西南的大蜀山南麓。大蜀山主峰有蜀王庙。山上林木葱郁,风景优美,是游览胜地。唐天宝六年(747)建为天宝寺
山脚晚行 水树色相映,净绿生衣裳。 日薄无倒景,石发有冷光。 前入翠微寺,已过黄花场。 贪行夕忘返,纤月吐东冈。 古髯乔松下,礨礨如北邙。 林昏叫寒鸱,风飕响枯桑。 俯仰今昔人,千载心徬徨。 注释: 山脚晚行:在山脚下行走,傍晚时分。 水树色相映,净绿生衣裳。 日薄无倒景,石发有冷光。 前入翠微寺,已过黄花场。 贪行夕忘返,纤月吐东冈。 古髯乔松下,礨礨如北邙。 林昏叫寒鸱,风飕响枯桑。
【注释】 送马谣:一首描写送马的诗。 桑干道:即桑干河,在今山西、内蒙一带,为古代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 滹沱野:滹沱河之野。 羽箭材宫南:羽箭是射箭的器具,材宫即箭靶。南指南方。 权奇:权变,奇巧。 瘴乡:热带山林,气候湿热的地方。 龙媒姿:骏马。龙媒,即良马。 一行五百匹:一队马,共五百余匹。 锉草:割草。 汲水:取水。 健儿来何方:健壮的骑兵来自何处。 官帖:官府的公文。 戟髯怒张
注释: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碧峣书院是明朝诗人杨慎(升庵)曾经游学的地方,后为纪念他而建。歌吊:即歌诗,吊:祭奠,赞颂。 高吟死去谁怜句:高吟:大声吟诵。死去:指杨升庵去世。谁怜:指谁能同情和怜爱。句:指杨升庵的诗句。 令我涕泗徒滂滂:使我流下了眼泪,泪水止不住往下流淌。涕泗:指眼泪。徒:白白地。滂滂:大流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先人杨慎的诗歌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 堁风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疠难禁当。 新都公子老戍客,孤臣万里堪悲伤。 当时世庙议大礼,撼门痛哭千夫强。 仗节抗疏言矫矫,干触虿尾投蛮荒。 程朱正论臣所执,今昔濮议谁斟量。 大礼未定大狱起,批鳞折槛空激昂。 逢君首事有璁萼,议论附会来丰坊。 明堂秋飨复聚讼,分宜馀毒争拍张。 呜呼先生遂不返,菁酋峒獠群相将。 木弩含沙火云热,天教老啖红槟榔。 吴粉傅面两丫髻,簪花拥伎何徜徉?
史梦兰是清代诗人,字香崖,出生于1813年,卒于1898年。 史梦兰出身于明万历年间的名门望族,祖籍江阴,后迁居于乐亭西南乡大港。史梦兰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但最终未能赴任。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危急,史梦兰招募乡勇团练,保卫家乡,并在事平之后获得朝廷的五品衔奖励。同治八年,他参与编纂了《畿辅通志》和校刊了《畿辅丛书》,但以母亲年迈为由拒绝了朝廷的邀请
清浙江仁和人,字西林,因居地之名自号临江乡人。 信佛教,号树虚。 少时赴试场,为差役所诃,自此弃科举。 读书著作。 与厉鹗为友,从其劝告,致力于诗。 又精律吕之学,著《吹豳录》。 于文字音韵亦探讨有得,著《说文理董》、《音韵讨论》。 中年以后,治唯识论尤深。 另有《临江乡人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