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这首诗是苏轼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 译文:
尊敬的韩太尉:
我从小就喜爱写作诗文,思考问题非常深入。我认为文章是作者气质的表现,但文章不能通过学习来形成,气质可以通过修养得到增强。孟子曾经说过:“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我看到的韩太尉的文章宽广厚重,充满天地之间,体现了他的气质大小。司马迁在游历天下时,游览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结交了燕赵之间的豪杰之士,所以他的文章既疏放又气势磅礴。这两位学者,难道是他们曾经用笔墨写过如此雄浑的文章吗?他们的气质充实于内心而表现在言辞之中,却不自知。
我已经十九岁了。在家里和我交往的朋友,不过是邻居乡亲之类,所见到的地方也只是几百里之内,没有高山大河可以登临观赏来拓宽视野,各种经典著作虽然无所不读,但都是古人的旧事记载,不足以激励我的志向。恐怕就此淹没无闻,所以我坚决放弃这些,去探寻天下稀奇古怪的事物和壮丽的景象,以了解天地的广阔。我曾游历过秦、汉时期的旧都,尽情游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峰,向北俯瞰黄河的奔腾水流,感慨万分地想象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后,仰望皇宫宏伟的建筑和仓库、府库、城池、园林的富丽堂皇,才知道天下是何等的辽阔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风范,聆听了他宏辩滔滔的言辞,观察他的容貌秀美伟岸,以及他门下贤士的风采,才知道天下的文采聚集在这里。韩太尉以才干和谋略冠绝天下,是人们倚重依靠的对象,四方夷族对他敬畏不已,都不敢轻易侵犯,进入京城就是周公、召公,离开京城就是方叔、召虎。而我却没有见过韩太尉本人。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请求朝廷给予自己官职的申请书中写给韩太尉的一封书信。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理解,以及对韩太尉的尊敬和仰慕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苏轼的个性特点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