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兵法中的策略和智慧,强调了知理、知势、知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来制定战术和策略。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心术 -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了解敌人的主要思想和领导者。只有充分了解敌人的心理和意图,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战略。这里的关键词包括“动”,即发起攻击;“知敌之主”,指了解敌人的首领或决策者;“知敌之将”,指了解敌人的主要指挥官。

  2. 邓艾缒兵于蜀中 - 邓艾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利用悬崖上的绳子放下士兵进入蜀地。这个行动表明,即使是小规模的行动,也可以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效果。

  3. 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如果不是因为刘禅的无能(这里指的是他可能对邓艾的行动缺乏防备),那么百万大军可能会轻易被俘。这说明了在军事上,了解对手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 - 古代的杰出将领能够通过试探性的攻击来检验敌人的战斗力,同时也让敌人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实力。这种互相试探的行为有助于双方了解彼此的实力,为真正的冲突做好准备。

  5. 去就可以决 - 一旦双方实力相当,就可以决定是否进行决战。这里强调了准备和判断的重要性。

  6.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 理解战争的基本原则后才能发动战争。这里的“理”可以理解为战争中的规则、逻辑或原理。

  7. 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 理解形势之后,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兵力。这里的“势”指的是战场的形势或趋势。

  8. 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 知道节制之后,可以使用兵力。这里的“节”指的是军队的组织纪律和作战规则。

  9.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 面对小的利益和困难时,不应轻举妄动。这表明谨慎的态度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10.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 这样就能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更大的利益和危险。

  11.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 只有那些爱护并培养自己技能的人,才能在世界上无敌。这里的“技”指的是军事技能、战术等。

  12.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 一个冷静的决策可以抵抗一百个勇敢的人,一个安静的姿态可以制服一百个活跃的行动。这里的“忍”和“静”分别指的是冷静和沉着。

  13.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 战争中的兵力是有长有短的,敌人和我是一样的。这里的“长短”指的是兵力的强项和弱点。

  14.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 我方的弱点,我要坚决对抗并使其产生疑虑而撤退。这里的“抗而暴之”意味着要坚定地对抗对方。

  15.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 我方的长处,我要秘密地培养它,让它变得容易对付。这里的“阴而养之”意味着在暗中培养和提升。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战争策略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保持克制、耐心等待时机等。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