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范文正公文集叙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注释:
- 呜呼:感叹词,表示感慨。
- 功德:指功绩和德行,此处指公的功绩和德行。
- 盖:大约,大概。
- 文而不待叙而传:文章不需要特别陈述就能流传下来。
- 不敢辞:指作者不愿意推辞,愿意承担写作文集的责任。
- 自以:自己认为。
- 八岁知敬爱公:作者在八岁时就尊敬并爱慕公。
- 今四十七年矣: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 彼三杰者:指历史上著名的三位杰出人物。
- 皆得从之游:都能够跟随公学习。
- 独不识:唯独不认识。
- 以为平生之恨:把未能认识公当作平生的遗憾。
-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如果能在公的文字中得以提及。
- 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用公来寄托自己在门下士中的名声。
-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这难道不是过去的心愿吗?畴昔,从前;焉哉,语气词,相当于“呢”。
- 古之君子:古代有德行的人。
- 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像伊尹、姜太公、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
- 皆素定于畎亩中:都是早在田地里就确定了他们的志向和才能。
- 非仕而后学者也:这些人并非是后来在官场上才学有所成。
-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韩信在汉中拜见刘邦(即汉高祖)。
- 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评论项羽和刘邦的优劣长短,策划夺取三秦(指关中地区)。
- 如指诸掌:如同指点手掌一样清楚。
-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等到辅佐皇帝平定天下后,汉中的言论,没有一句没有得到回应。
-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诸葛亮在草庐中静卧时曾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
- 与先主论曹操、孙权:与刘备一起讨论曹操、孙权等人的事情。
- 规取刘璋:策划夺取刘璋。
-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凭借蜀地的资源,争夺天下。
- 终身不易其言:一辈子都不变卦,始终遵循自己的主张。
-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这难道是通过口头传授、耳濡目染的方式,尝试去做,然后侥幸可能成功吗?
注释:
- 呜呼:感叹词,表示感慨。
- 功德:指功绩和德行,此处指公的功绩和德行。
- 盖:大约,大概。
- 文而不待叙而传:文章不需要特别陈述就能流传下来。
- 不敢辞:指作者不愿意推辞,愿意承担写作文集的责任。
- 自以:自己认为。
- 八岁知敬爱公:作者在八岁时就尊敬并爱慕公。
- 今四十七年矣: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 彼三杰者:指历史上著名的三位杰出人物。
- 皆得从之游:都能够跟随公学习。
- 独不识:唯独不认识。
- 以为平生之恨:把未能认识公当作平生的遗憾。
-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如果能在公的文字中得以提及。
- 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用公来寄托自己在门下士中的名声。
-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这难道不是过去的心愿吗?畴昔,从前;焉哉,语气词,相当于“呢”。
- 古之君子:古代有德之人。
- 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就像伊尹、姜太公、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
- 皆素定于畎亩中:他们都是在田间劳作时就已明确了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 非仕而后学者也:这些人并非是在官场上才开始学习。
-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韩信在汉高祖刘邦的汉中时期拜见刘邦。
- 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评论项羽和刘邦的优劣长短,策划夺取三秦(指关中地区)。
- 如指诸掌:如同指点手掌一样清楚。
-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等到帮助皇帝平定天下后,汉中的言论,没有一句没有得到回应。
-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诸葛亮在草庐中静卧时曾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
- 与先主论曹操、孙权:与刘备一起讨论曹操、孙权等人的事情。
- 规取刘璋:策划夺取刘璋。
-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凭借蜀地的资源,争夺天下。
- 终身不易其言:一辈子都不变卦,始终遵循自己的主张。
-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这难道是通过口头传授、耳濡目染的方式,尝试去做,然后侥幸可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