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赏析:

  1. 作品原文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 作品注释

  • 秋到边城:指秋天到来,边境上的城市。
  • 角声哀:号角的声音悲伤。
  •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
  • 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 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 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 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
  • 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 明月:月亮。
  • 暮云:傍晚的云。
  1. 译文理解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2. 作品赏析
    此词是陆游在南郑任上所作,表达了他对前线战事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词中通过描绘边城的秋景与烽火、击筑等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词人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